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机制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机制探索

院 长 寄 语 《南沙法院工作研究》是我院建院以来创办的调研性刊物,它为我院干警开展理论研究、进行案例分析提供了平台,为干警展示才华、提升自我价值创造了机会,同时也为法院探讨疑难案件、探索司法改革与创新开辟了一块园地。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理论研究能力是法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用思想而非体力去工作是我们需要树立的工作理念。当前,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诉求越来越高,法官职业化的呼声越来越强,就案办案、亦步亦趋、照本宣科地办案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法官是根本,思想是灵魂,只有思想通达、眼界开阔、境界高远、志向远大,才能将理想之帆载于行动之舟。 南沙区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毗邻港澳。建区以来,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征地、拆迁、环保等纠纷不断出现,这些因利益格局调整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这既是对法院工作的考验,又为法院调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希望全院干警利用《工作研究》这个平台,立足本职、紧紧抓住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研究,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司法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期待有更多的精品出自各位领导干部、法官和工作人员之手。 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机制探索 ——论相对独立的诉前调解程序的构建 余若兰 李建辉 张志荣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民商事活动空前活跃,同时,越来越多由此而产生的争议也涌向了法院,出现了“诉讼爆炸”的局面,使法院不堪重负。而诉讼程序由于其与生俱来的古板和严肃,又加剧了这种矛盾的对立。近年来,由于受“纯粹法治主义”思想的影响,调解制度一度受到了冷落和批判。为了高效地处理社会矛盾,理论和实践都在寻求新的纠纷解决机制,作为“东方经验”的调解制度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理论上,人们大多将目前尖锐的案件矛盾归责于现有诉讼制度设计的缺陷,并围绕公正与效率的这一中心主题,出现了调解分离论、调解否定论等理论纷争。这些争论一方面显现了原有诉讼制度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也含射了对解决“诉讼爆炸”问题的新的思维视角。如何寻找更好的解决出路?各地法院出现了不同的调解实践模式,其中,尤以普遍倡导的立案阶段调解富有代表性,这些模式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即法院附设诉前调解。面对同样问题,我们发现,西方主要国家也早已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法院附设调解的做法,这些制度隐约给我国提供了某种借鉴的启示。不可置疑的是,上述国内实践和域外经验共同透视出了诉前调解的正当性原理。最后,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是,是否应当构建一种合乎国情的相对独立的法院附设诉前调解程序,并如何重构这一设想所应包含的原则、范围、程序、组织结构等制度要素。 关键词:多元化 纠纷 解决机制 诉讼压力的逐年增大已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民事诉讼机制在解决纠纷方面的局限性,单纯的诉讼显然因其费用高昂、程序烦琐、期间延迟等固有缺陷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成员的纠纷解决需要。近年来,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目光转而投向构筑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ADR),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调解、陪审员调解等社会化调解方式纷纷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法院附设诉前调解机制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 种种迹象表明,“诉讼爆炸”现象已使各地法院普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由此直接产生的相关问题是,因侧重于公正的关注可能引发“迟来的正义”,因过分强调效率又可能引发“粗糙的正义”。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公正与效率的“二律背反”规律直接导致的局面就是法院公信力的式微。事实上,对两者关系的纯粹理性理解,犹如一道分水岭,使人们在诸如纠纷解决机制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这些分歧又演化为无尽的争论。 据有关统计,人民调解案件与法院诉讼案件的收案数对比已由八十年代的17:1降至如今的1.7:1。“人民调解数的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的情况下,也带来了纯粹法治主义思潮的兴起,存在着迷信、推崇诉讼万能的误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民调解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局限性问题”。 理论上,就法院固有的诉讼机制而言,围绕法院调解制度与诉讼机能的关系问题,存在不同的争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如下四种。 (一)调审分离论。这种观点从批判调解型审判蕴含的矛盾出发,认为传统的法院调解模式存在不可避免的几组矛盾:强制与自愿的矛盾、让步息诉与权利保护的矛盾、严肃与随意的矛盾。从而主张纯化调解与诉讼的关系,将调解作为一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但可以法院主导的诉讼和解方式代替调解剥离后留下的空缺。与该观点一脉相承的学者还主张,这种剥离出来的调解可附设为独立的审前调解程序(也有称庭前调解),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如划分庭审法官与调解法官职责,重组法院调解组织,设立庭前听证会议。 (二)调解否定论或替代论。这一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