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础早知道
一、我会读
内疚(jiù) ?窈窕(tiǎo) 诡谲(jué) 模(mú)样
攻讦(jié) 偎依(wēi) 坍塌(tān) 歼灭(jiān)
混淆(xiáo) 骄横(hèng) 牵强(qiǎng) 场院(cháng)
碑帖(tiè) 廖廓(kuò) 岿然(kuī) 拓片(tà)
稽(qí)首 晕车(yùn) 缫丝(sāo) 答(dā)应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开头即表达了归隐的坚定决心:“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外无积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单车被问边,属国过居延。(1)征蓬出汉塞,(2)归雁入胡天。(3)大漠孤烟直,(4)长河落日圆。(5)萧关逢候骑,(6)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高考题干设问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那么“意义”和“用法”分别指的是什么呢?虚词的意义主要指它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大部分助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有对应的词语,只有极少数助词在文言中起一些结构上的作用,现代汉语中不用,没有意义。虚词的用法主要指是什么词性、什么成分或在表情达意上起了什么作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无法分开讲的,因为虚词的意义是由它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
二、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
?19安、20但、21耳、22夫、23盖、24故、25或、26即、27既、28然、29虽、30遂、31惟维唯32已、33矣、34犹、35哉
我们以“其”字为例加以分析。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代词,,作“贤”的领属定语,译作“他们的”)
(3)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代词,作“名位”的定语,相当于“我的”)
(4)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代词,相当于“那些”)
(5)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相当于“其中”)
(6)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副词,表示揣度语气,相当于“大概”)
(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副词,表示反话语气,相当于“难道”)
(8)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示婉商、希望的语气,可译作“还是”,有时也可以译作“希望”,如《与妻书》中的“汝其勿悲”的“其”)
(9)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副词,表示命令,可译作“应该”、“一定”等)
(10)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助词,无意义)
二,应试技巧指南
1.而
?(1)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3表顺承?今译为:就、才。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4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7表方位?今译为:以例释: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 不译?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 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今译为:此、这样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故夫知效一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