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天然灾害保险制度之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综合天然灾害保险制度之研究

PAGE PAGE 31 我國綜合天然災害保險制度之研究 -將坡地(土石流)災害納入承保範圍之可行性分析 溫怡玲 壹、前言 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天然災害對人類的生活安全威脅愈來愈大。開辦已屆二年的住宅地震保險,為我國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天然災害保險,截至2006年為止投保率已達23%;其他如「颱風洪水險」及「地層下陷、滑動或山崩保險」等天然災害保險,目前仍採商業保險的型式,投保率極低。有鑑於近幾年來,洪災及土石流災害對我國造成重大的人傷財損,因此在『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 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為一跨部會之整合型計畫,由內政部(消防署、營建署、建研所)、交通部(水資源局、中央氣象局、中央地調所)、財政部(保險司)、公共工程委員會、農委會(林業處)、教育部(科技顧問室)、衛生署(醫政處)、環保署(毒管處)及國科會等政府單位共同研擬計畫、推動與執行,然後加以整合、落實於防救災業務上。 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為一跨部會之整合型計畫,由內政部(消防署、營建署、建研所)、交通部(水資源局、中央氣象局、中央地調所)、財政部(保險司)、公共工程委員會、農委會(林業處)、教育部(科技顧問室)、衛生署(醫政處)、環保署(毒管處)及國科會等政府單位共同研擬計畫、推動與執行,然後加以整合、落實於防救災業務上。 現行商業性天然災害保險,如颱風洪水險、土石流險等納入政策性保險,早在「第二期防災國家型計劃」便提出這樣的構想,但至今在實務運作方面卻仍滯礙難行,主因在於民眾對於該政策的接受度不高,其中又以保險費負擔過重及人們對天災的風險認知等因素為問題徵結點。因此,本文主要在探討將土石流險納入政策性綜合天然災害保險之可能性,藉由擴大承保範圍來達到降低保費之效果,以提高民眾對於此政策性保險之接受度;同時本研究將結合地文、水文、環境地質及坡地災害管理等跨領域的研究成果,作為我國在推行政策性土石流險時,有關保單設計、費率釐訂及理賠服務等參考,以達到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之最終目的。 本研究首先透過相關文獻的收集及分析,針對土石流災害特性及損失特性進行介紹,歸納出可能影響災害損失之重要因素;再就其災害潛勢 所謂「災害潛勢」,是指在氣象、水文等的外在條件下,分析模擬區域內各處發生災害的機率或規模,劃分成不同等級,如高、中、低潛勢等,再利用地理空間方式呈現模擬地區的潛勢分布。由於災害潛勢分析所需資料量與電腦運算都相當龐大,無法以即時線上(on-line)模擬分析,必須事先進行各種預設條件的模擬。加以分析,以進行相關風險評估。再者,從米堤飯店事件探討現行土石流險之現況與爭議點;並同時藉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公開之 所謂「災害潛勢」,是指在氣象、水文等的外在條件下,分析模擬區域內各處發生災害的機率或規模,劃分成不同等級,如高、中、低潛勢等,再利用地理空間方式呈現模擬地區的潛勢分布。由於災害潛勢分析所需資料量與電腦運算都相當龐大,無法以即時線上(on-line)模擬分析,必須事先進行各種預設條件的模擬。 貳、文獻回顧 天然災害保險制度 有感於台灣為天然災害頻傳之地區,政府單位在民國八十六起便著手訂定相關的防災救災對策,並加強防災科技研究成果落實於防災業務;其中「天然災害防治」的議題,首先針對台灣地區威脅性最高的颱風、豪雨、地震等災害,區分為防颱(含氣象、防洪、土石流等三部份)、防震及防災體系(含資訊系統部份)等三組,進行相關資料庫之建立、災害潛勢之調查與分析、災害境況模擬與危害度分析等整合性研究。天然災害保險制度的建立,牽涉的範圍極廣,除了要深入瞭解人民對天然災害風險的認知與偏好之外(Attanasi and Karlinger, 1979),也必須考慮保險給付的內涵與標準等影響因素,如保障項目、保額上限及自負額額度的訂定,甚至於開辦保險財源的籌措及開辦後如何維持收支平衡等。 近年來,強調以經濟誘因作為政策工具設計理念,由於較容易執行貫徹,且其行政成本較低,較能鼓勵民眾主動爭取減少或規避天然災害風險的行為、創新與改革。因此,政府有責任規劃提供經濟上的誘因,讓民間部門願意主動配合,進而降低天然災害的衝擊(劉宜君,2006)。其他建議如住宅地震保險保險費列入所得稅扣除額、修改地震保險的稅法與會計準則、巨災風險證券化、強制建商責任保險等(黃志仁、林忠機,2001),則有助於克服因保險費價格太高、缺乏稅賦誘因以及預期政府災後提供救助,個人購買的意願偏低之現況。 所謂「天然災害保險」,係整合台灣所面臨天然巨災(包括地震、颱風、洪水及土石流)於同一個天然巨災保險系統內,藉著綜合之承保事故,運用空間與危險的分散,將不同之巨災作為一個保險組合來分散風險,以求保險經營之穩健度(李珍穎,2001)。由於天然災害保險普遍存在逆選擇及保費高的問題,擴大風險曝露單位,也就是將天然災害組裝為套裝組合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