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楼盖13级.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楼盖13级课件

* * 碳素钢 * 碳素钢 * 碳素钢 * 碳素钢 * 碳素钢 * * 碳素钢 * 碳素钢 * 碳素钢 A B B C C D D D D 根据板的支承条件,将楼盖分为A、B、C、D四种区格。 A 跨内 支座 + + A B B C C D D D D 根据板的支承条件,将楼盖分为A、B、C、D四种区格。 B 跨内 支座 + + 五、按塑性铰线法(极限平衡法)计算双向板 因受拉钢筋屈服,杆系结构中出现塑性铰,板式结构中形成塑性铰线。 塑性铰线 正塑性铰线 负塑性铰线 :由正弯矩引起,出现在板底 :由负弯矩引起,出现在板面 按塑性铰线法(极限平衡法)计算双向板的步骤: 3、利用虚功原理求弯矩 利用虚功原理,建立荷载与作用在塑性铰上线上的弯矩的关系,求出弯矩。 1、塑性铰法的基本假定 2、确定板的破坏机构 由一些塑性铰线把板分割成若干个刚性板,形成破坏机构。 1、塑性铰法的基本假定 (1)板即将破坏时,塑性铰线发生在弯矩最大处,塑性铰线将板分成若干个以铰线相连接的板块,使板成为可变体系。 (2)塑性铰线由钢筋屈服产生,沿塑性铰单位长度上的弯矩为常数,等于相应板配筋的极限弯矩值。 (3)塑性铰线之间的板块处于弹性阶段,变形很小,忽略不计。形成破坏机构时,整块板由若干个刚性板块和若干条塑性铰线组成。 (4)忽略塑性铰线上的剪切变形和扭转变形,即整块板仅考虑塑性铰线上的弯曲转动变形。 2、破坏机构的确定(塑性铰线的确定) 塑性铰线的位置不仅与板的形状、边界条件和荷载形式有关,而且与配筋形式(纵、横方向跨中和支座的配筋情况)和数量有关。 塑性铰线的确定原则: 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下,塑性铰线是直线。 正塑性铰线出现在板底,负塑性铰线出现在板上部固定边界处的负弯矩区域。 对称结构具有对称的塑性铰线分布。 塑性铰线应满足转动要求,每条塑性铰线都是相邻两块刚性板的公共边界,故塑性铰线必须通过相邻板块转动轴的交点。 双向板的塑性铰线有可能有许多组,但其中必有一组最危险、极限荷载值最小的塑性铰线破坏模式。 3、利用虚功原理求弯矩 45° l01 l02 M1u M2u M’1u M’’1u M’2u M’’2u 根据虚功原理(或平衡条件),可列出板形成破坏机构时各处弯矩之间关系的基本公式。 M1u M’’1u M’1u M’2u M’’2u M2u 图中,在均载pu作用下,水平正塑性铰线发生单位竖向位移后: 外力功: 内力功: (11-28) (1)单区格连续双向板的计算 45° l01 l02 M1u M2u M’1u M’’1u M’2u M’’2u 若四边简支,则: 设计时,将Mu换成M。 令 , , 可得: 设计时,n已知,选定α、β的值,即可求得所需各处的弯矩。一般宜取α=1/n2, β=1.5~2.5。 (11-28) 其他约束情况得出的计算公式不一,但基本公式均为式(11-28)。 (2)多区格连续双向板的计算 计算连续双向板时,内区格可按四边固定的单区格板进行计算,边区格或角区格板可按边界的实际支承情况的单区格板计算。 计算时,首先从中间区格板开始,将中间区格板计算得出的各支座弯矩值,作为计算相邻区格板支座的已知弯矩值。这样,依次由内向外直至外区格板可一一求解。 45° l01 l02 M1u M2u M’1u M’’1u M’2u M’’2u 对单块矩形双向板: 式(11-28) 实际支座和配筋情况 各处弯矩 (3)其他破坏图式的防止 六、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1、弯矩设计值折减 四边与梁整体连接的双向板,由于周边梁的约束,对板产生很大的推力,可使板内的弯矩减小。因此可对板的弯矩进行折减: 连续板的中间区格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弯矩减少20%; 对于边区格跨中截面及楼板边缘算起的第二个支座截面,当lb/l01.5时,弯矩减小20%,当1.5≤lb/l0≤2时,弯矩减少10%。 对于角区格各截面,弯矩不折减。 l0 lb l0 lb 2、截面有效高度 双向板跨中两个方向均需受力筋,两个方向的h0不同。短跨方向(弯矩较大方向)钢筋排下层,长跨方向钢筋排上层。 短跨方向 h0=h-20 长跨方向 h0=h-30 3、构造要求 与单向板类似,配筋有弯起式和分离式两种方式。 靠近板边,正弯矩减小,受力钢筋数量可减少。 支座最大弯矩求得的钢筋沿板边均布,不得分带减少。 受力钢筋直径,间距,弯起点、切断点位置,墙边、墙角等构造钢筋等与单向板相同。 将板在两个方向各划分为三个板带,边缘板带为较小跨度的1/4,其余为中间板带。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