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xd).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滚绣球]一曲,雅俗兼美。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因情重,故柳丝再长也难系马儿;因情重,故欲让疏林挂住斜晖;因情重,故马慢走车快行;因情重,故松金钏、减玉肌。 语汇、语句既有口语的韵律又富于文采。 五、小试牛刀 表演“送别途中” 2.[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5.[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 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 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 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布置作业 1.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中任意一曲改写成散文。(200字) 2.《我眼里的莺莺》(300字) 3.预习《雷雨》(作家、背景、字词、人物关系图) 五、体会《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增强感染力; 二是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使语言既清丽华美,又生动活泼。 六、如何理解《西厢记》的曲文之美? 一曰意美。从戏剧内容看,意美就是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性格。 二曰形美。形与意实为表里,相互依存。从戏剧形式看,曲文中方块字的排列,组合有其独特的魅力,对称是整齐的美,不对称是参差的美。 三曰神美。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使曲文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那是曲文的最高品位。神美的神可释为神韵。神美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古往今来词家甚少得之。 七、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歌颂真诚的爱情,表现反封建、轻名利的思想。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是为下节课具体分析曲文内容做铺垫,希望大家课下多读课文。 布置作业 在本折唱词中,找找作者是用哪些意象来营造离别的自然环境的。 长亭送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感悟《长亭送别》戏文之美。 (1)雅俗兼美的戏曲语言 (2)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一、复习导课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长亭送别》这折戏的大致内容,大家集体回答, 全折戏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一部分该如何概括? 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下,每一部分莺莺的主要情感吗? 二、进行新课:雅俗之辩品曲词 这折戏的戏文有个特点,有个时候特“雅”,有的时候又很“俗”,到底是“雅”的曲词美,还是“俗”的曲词更好? 我们来辩一下。咱简单按照座位,分成“雅方”和“俗方”,给大家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大家从第一部分曲词中寻找例证,并分析各自的美。比比哪一方找的例证多,分析得到位。 分析第一部分曲词:送别途中 1. [端正好]一曲“雅”的典范。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因景生情,写凄凉的暮秋景象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 因景生情 由情及景 3.[叨叨令]一曲,“俗”得真实、动人。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无遮无拦,直抒胸臆。 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写出莺莺的女性特质; 十个叠词,使莺莺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耳; 排比句加反复的感叹,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三、小结 中国的戏曲是一门综合了诗、歌、舞、画、乐等艺术门类而逐渐形成的艺术,《长亭送别》雅俗兼美的曲词,让它成为 一首感情真挚的抒情诗,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 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王实甫真不愧为元杂剧大家,也难怪有人把《红楼梦》和《西厢记》并举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 四、同步练习 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中任意一曲改写成散文。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所谓的“曲词雅俗孰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