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呼吸道病毒 - 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ppt

第22章 呼吸道病毒 - 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2章 呼吸道病毒 - 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ppt

第22章 呼吸道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90%-95%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正黏病毒科中的流感病毒、副黏病毒科中的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以及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 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主要疾病 第一节 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由核衣壳、包膜和刺突组成病毒体 (1)核衣壳:由核酸、核蛋白和PB1、PB2、PA等三种蛋白质组成。 ① 核蛋白(NP)呈螺旋对称排列。 ② PB1、PB2、PA等三种蛋白 质有型抗原特异性。 ③核酸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甲型、乙型有8节段,丙型有7个节段,复制中易发生高频重组变异,出现新的亚型。 (2)包膜:基质蛋白(M蛋白)有保护核心, 维持形态的作用,具有型抗原特异性, 与病毒出芽释放有关。 (3)刺突:存在于包膜上,有两种刺突。 血凝素(hemagglutinin,HA)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 变异幅度小,是连续变异,属于 亚型内变异,变异的机理是基因点突 变使HA或NA抗原结构发生小变异及人 群免疫力选择所造成。 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 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HA和NA 抗原结构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变异 机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神经氨酸酶(NA) 1.具有酶活性,有利于成熟病毒芽生释放。 2.为亚型特异性抗原,其抗体能抑制病毒释放。 血凝素 1.凝集鸡的红细胞,血凝现象是病毒增 殖指标,其亚单位HA1,HA2均有膜融 合作用。 2.血凝现象可被相应抗体抑制,此抗体 称血凝抑制抗体,能中和病毒,有保 护作用。可利用其鉴定病毒。 3.是甲型流感病毒区分亚型的依据。 (二)分型与变异 1.根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 蛋白)抗原性分为甲、乙、丙三型。 2.根据HA和NA抗原性将甲型分为 H1-3、N1-2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情况 亚型名称 抗原结构 流行年代 最初流行地 原甲型 H1N1 1918-1957 西班牙 亚洲甲型 H2N2 1957-1968 亚洲 香港甲型 H3N2 1968-1977 香港 香港甲型 H3N2、H1N1 1977- 俄罗斯 与新甲型 (三)培养 鸡胚羊膜腔培养。细胞培养用狗肾传代细胞。感染多种动物,如雪貂、小鼠、地鼠、豚鼠等。 血凝试验是病毒增长指标。 (四)抵抗力 弱,对热、消毒剂均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性 1.传染源是患者; 2.传播途径为呼吸道; 3.呼吸道粘膜细胞为病毒靶细胞; 4.病毒在细胞间蔓延,不形成病毒血症; 5.病后对同型有1-2年短暂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1.标本采集与处理 标本应于疾病早期采集鼻咽拭子为标 本,浸入无菌的pH 7.2的肉汤中,分 离时培上述充分振荡标本液,置4℃自 然沉淀5~10min,取上清液3ml,按每 毫升加青霉素250U、链霉素250μg用 于分离病毒和病毒抗原或RNA的检测。 血清学实验需取双份血清。 2.标本电镜观察球形或丝状病毒颗粒, 球形直径80~120nm,用特异抗体进 行免疫电镜观察,提高检出率,敏 感性达50%。用荧光标记抗体,在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敏感性为50%— 90%。 3.直接检测临床标本或细胞培养物中 的流感病毒抗原,试验敏感且特异 性高,能在30分钟内完成。 4.标本直接核酸检测 32P标记的流感病毒特异性cDNA探针能 检出标本中的约lpg的流感病毒RNA。 用RT-PCR技术 去扩增流感病毒RNA,能鉴定甲、乙、 丙三型 流感病毒及其亚型。 5.分离培养 可选用传代狗肾细胞(MDCK)培养7-10 天,用红细胞吸附或血凝试验核查, 阳性者再用血凝抑制(HI)试验鉴定。 用鸡胚培养时,用10—11日龄的鸡胚 ,初次接种羊膜腔,传代选尿囊腔, 孵育2~3天,收获羊水做血凝试验。 动物接种以雪貂最为易感。 6.鉴定 血凝试验能证实病毒的存在,甲、乙型流 感病毒能凝集人O型、鸡和豚鼠的红细胞 用特异性抗体做血凝抑制(H1)试验进行鉴 定和分型。 也可用中和试验进行分型和亚型。 7.抗体检测 较常用的方法是血凝抑制HI和ELISA 法。敏感、特异,并与随后的亚型的 特异性检测有关。 第二节 副粘病毒科 副粘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xing1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