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国演义》ppt课件
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人物判断】 1、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 2、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3、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4、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5、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6、面如美玉,唇若点朱,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胸藏纬地经天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 1、刘备,2、关羽,3、张飞, 4、曹操,5、诸葛亮,6、周瑜。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 一、章回小说的产生 1、说话四家 讲史 讲说历代兴亡的故事。 说经 演说佛经的故事。 说铁骑儿 讲战争故事,后演变为英雄传奇小说。 小说 讲普通人日常生活,篇幅短小。 2、章回小说与说话 (1)讲史所讲史事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因此每讲一次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单元,这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 (2)每次讲说前,艺人用题目向听众提示主要内容,就是回目的来源。 章回小说的定义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使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唯一形式。 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回小说之祖。这是王国维提出的一个说法,他指的是宋代的三个话本,即《五代平话》《京本平话》《宣和遗事》是章回小说最早的起源。 第二,章回小说的雏形。指的是宋人话本《唐三藏取经诗话》,从形式上看,它已经具有了分段标目的特征。(单目) 第三,章回小说的成熟。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标志。这是的章回小说形式已基本定型。分章标目。第四,章回小说的繁荣。以《西游记》《金瓶梅》为标志,这时长篇小说创作大量出现,题材更加广阔,形式更加完美。从此小说成了古代文学的重头戏。第五,章回小说的顶峰。以《红楼梦》为标志。《红楼梦》孤独地站在古代小说的顶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历史演义小说 1、《三国演义》开创了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 2、历史演义小说源于宋元说话中的讲史。一般以史书为基本依据,杂采野史笔记、传说逸闻,以编年为序,润饰创作,以通俗的语言敷演一朝一代兴衰存亡的故事,展现各色历史人物的风貌,表达作者一定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 3、“演义”的含义 “演义”的意思就是根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 清代刘廷玑说:“演义者,本有其事,而添设敷演,非无中生有者比也。”如《隋唐演义》《清宫演义》,还有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等。 第二节 作者、成书过程、版本 一、作者罗贯中 1、作者资料 最早有关罗贯中的资料贾仲(1342—1423?)《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居,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1364年)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推断:罗贯中的生卒年在1310—1385之间。 3、罗贯中的其他作品 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参与者) 《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三遂平妖传》 戏曲: 《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存) 二、《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1、史书记载: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演义》的早期版本都署名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其实,裴注比陈寿原文还要多两倍,引用史料大约二百多种,许多故事为罗贯中采用。此外,还有范晔《后汉书》、司马光《资治通鉴》、朱熹《通鉴纲目》为之提供材料和框架。 2、民间传说: 隋唐时期,三国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据《南部烟花录》,隋炀帝观水上杂戏,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跃马檀溪等节目。 杜牧《赤壁》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李商隐《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描写当时儿童听三国故事的表现。 3、宋代说话、话本 一是,出现了“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霍四究就是“说三分”的专家。专家的出现可以说明两个情况,一是分工的细致,专业程度高。二是,观众的喜爱。二是,出现了“尊刘贬曹”的倾向。苏轼的《东坡志林》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畅快。” 4、金元时期的戏剧 元代的三国故事流传的形式主要是:三国戏和《三国志平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