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然气地质学作业
天然气地质学作业
课程名称:姓 名: 学 号:授课教师: 完成日期:20年月日4)、乙烷(C2H6)等, 这样, 它们便钻进海底结构疏松的沉
积岩微孔, 和水形成“气水合物”。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区域一个是高纬度的冻土层, 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已发现了可燃冰, 而且俄罗斯 20 年前就已经钻取到可燃冰样品。另一个是海底大陆架斜坡, 在美国和日本的近海海域, 如加勒比海沿岸及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均有储藏, 估计我国黄海海域和青藏高原的冻土带也储藏有可燃冰。二者之中, 海底的可燃冰储量较大。
2. 可燃冰的探索
(1)可燃冰的储量
可燃冰是一种冰状白色固态晶体,水分子一般通过氢键合成多面体笼,笼中包含有客体的天然气分子。这种具有笼形构造的气体水合物通常在一种特定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并稳定存在。一个单位体积的可燃冰分解后,可以产生164个单位体积的天然气和0·8个单位体积的水。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107km2,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目前世界各大洋中已发现的可然冰总资源碳热量为2·0亿亿m3以上,国际科技界公认的全球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天然气含碳量总和的2倍以上。仅我国,已初步探明的海域至少有7×1010t可燃冰资源,相当于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的一半。
(2)可燃冰的形成机制
经专家分析,可燃冰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仿。在至少为600~800m深的海床上,大量细菌吞食动植物等有机物残留遗体时会分泌释放出甲烷气,深海下往往水温较低,且压力较高,这样就导致许多被释放出的甲烷气被包进水分子中,与周围沙土混杂物等混掺“冻”在一起,形成一种“混凝土”似的甲烷冰冻水合物。因此,可燃冰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0℃至10℃的低温;二是压力要保持在10MPa高压或水深300m以上;三是地底要有气源。
(3)可燃冰的勘察
截至2002年底,世界上已直接或间接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共116处(其中海洋就有85处),直接水合物样品23处。目前勘察可燃冰最好的两种方法是地震波法和速声波法。地震波法是最简单且常用的方法,首先将地震波在岩石层和天然气水合物层的差异记录在滤波器中,然后对其进行检测、判断。用这种方法勘测速度最快,而且可以水、陆通行。在我国南海的西沙海槽地区,这种方法勘探了100km以上的海洋波面,发现大约有1/3面积的地震反射波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反射波很相像,并由此推断那里存在着丰富的可燃冰。富含甲烷的天然气水合物层中肯定会有一定数量的气体扩散出来,使得局部甲烷的含量高于周围地区。速声波法是利用声波在天然气水合物、海水和岩石层之间的传播速度不同,而且前者明显最快,接着再利用物理及化学法,并根据扩散原理,判定浓度最大的区域对应的一定是矿藏的中心位置,通过测量多个点,进而便可给出矿藏的图示。
3. 开采思路
思路一: 与传统油气开采结合, 通过降压、注热、注化学药剂以及 CO2的方法, 将可燃冰在海底分解为气体, 然后输导至海平面。其开采方法主要有热解法、降压法和置换法 3 种。
(1) 热解法
利用可燃冰在加温时分解的特性, 使其由固态分解出 CH4气体。但应用此方法的难处在于不好收集。海底的多孔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 也不是一大块岩石, 而是较为均匀地遍布着。如何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 CH4气体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 2) 降压法
有科学家提出将核废料埋入地底, 利用核辐射效应使其分解。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解法同样要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的问题。
( 3) 置换法
研究证实, 将 CO2液化, 注入 1 500m 以下的洋面 ( 不一定非要到海底) , 就会生成 CO2水合物, 它的比重比海水大, 就会沉入海底。如果将 CO2注射入海底的 CH4水合物储层, 因 CO2较 CH4更易形成水合物, 因而就可将 CH4水合物中的 CH4分子置换出来。该法存在布设管道和高效收集 CH4气的问题。
思路二: 固态开采, 即将可燃冰以固体形态输送到海底, 进行初步泥沙分离后采用固 — 液 — 气三相输送技术, 将固态可燃冰及输送过程中分解出的气体输送到海面, 然后利用海面的高温海水对可燃冰进行分解、收集并通过管道输送, 或将分解得来的气体重新制成可燃冰固体转入船运。海洋可燃冰的传统开采法与固态开采法各有优缺点,。
从各国进行的试验性开采来看, 这些方法要么技术复杂、成本高昂, 要么推广价值不大, 不适合大规模作业。
4. 开采利用面临的困难
可燃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 更不易开采和运输, 世界上至今还没有较完善的开采方案。开采可燃冰主要面临着以下 3 个难题:
( 1) 可燃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外科缝合的基础方法.doc
- 外科考点1.doc
- 外科缝线基础常识.doc
- 外科罕见题集.doc
- 外科脱水题.doc
- 外科顺口溜.doc
- 外科谜底解析5.doc
- 外科试卷A卷.doc
- 外科重点测验题.doc
- 外语学院英语专业.doc
- 2025版产权式商铺租赁与共管共享合作协议.docx
- 航空航天轻量化材料在航空器航空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版产学研合作项目风险管理与收益分配合同.docx
- 航空航天轻量化材料在航空器航空消防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分析报告.docx
- 数控机床智能化升级对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贡献报告.docx
- 2025版产学研合作项目资源共享与技术服务合同.docx
- 2025版产权车位买卖合同及车位增值服务共享平台运营合同.docx
- 2025版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产业化合作合同.docx
- 2025版产权式商铺售后返租长期稳定收益合作合同.docx
- 航空航天轻量化材料在航空器防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