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手机短信的误读及误读的情境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机短信的误读及误读的情境分析

■ 应用研究Media Practice Research 手机短信的误读及误读的情境分析 □ 陈力丹 韩 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22 (2010)02—0094- 4 【内容提要】本文在调查数据、访谈、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对手机短信交流中的误读现象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对于手 机短信的误读,除了从发信者和接受者的两端来寻找误读原因外,还要把误读现象放回到传播流程中来认识。理解有时并 不是对作者原意的理解,也无法实现对于文本的完全理解,因为人不能摆脱自身,完全把自己融入另一个理解对象。误读本 身亦是一种特殊的理解。误读一般都是脱离(或没有看懂)短信文本,按照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境来对短信进行解读,于是读 出了与原意迥异的意思。 【关键词】手机短信;误读;理解文本;情境 1 997 年,天津移动公司在全国率先提供手机中文短信 回收率为96.47%。根据问卷的分析情况设计访谈提纲,从中 服务。2000 年我国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约1 0 亿条,到2007 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人进行访谈。下面的一些论述,主要来 年 1 2 月,中国手机用户数达5.47286 亿户,手机普及率为 自访谈,辅以调查数据的支持。 41 .6%,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5921 亿条。2008 年我国各类 我们这里的“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SMS), 短信发送量达到7230.8 亿条。未来几年中国移动用户规模 是指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发送或接收的文本 将会继续平稳持续增长,预计到201 0 年中国手机用户将接 信息。SMS 之后,出现EMS(增强型短信服务)、MMS (多媒体信 ① 近7 亿人。 息服务,俗称彩信)等附加新的形式的短信模式。但是对于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一对一的、私密且较为随意的人际 多数手机用户来说,他们使用的主要还是SMS 手机短信。我 传播方式,其内容与表达具有很强的个性,符号的能指前所 们所说的“误读”,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对短信内容的错误理 未有地丰富起来,创新不断,符号所指也更加多样化,符号 解,其二是对交流对方的情感、态度等副语言的错误理解。 的编码/ 解码也呈小众化发展趋势。与传统的人际表达相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有关手机短信的信息误读可以分为两 比,手机短信的话语丰富、多样、随意且变化较快。正由于手 大类型:日常信息交流短信中的误读和问候类、祝福类、幽 机短信的这些交流特征,短信误读现象比面对面人际交流 默短信中的误读。 中的误读要多。 一、日常信息交流中的短信误读 手机短信的误读造成人们进一步交流的障碍。例如甲 94 给乙发短信,本意是想问你“哪里啊”,可是由于输入错误, 以下是关于日常手机短信类型的简单数据:(见表1) 误写了“那里啊”,乙接到短信后并不认为甲是在问他在何 表 1 地;甲发短信习惯用感叹号,他发短信给乙“你在干嘛!!!”, 乙收到短信后以为甲是在责备他,其实甲只是高调门写下 手机短息的误读类型 这句话;甲发短信给乙,想请乙帮个忙,乙很久未回短信,甲 人数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以为乙不想帮忙,实际却是乙没有看到短信,等等。 对字词的错误理解 102 19.7 32.0 鉴于这种情形,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短信文本分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