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竹刻传统技艺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嘉定竹刻传统技艺研究

嘉定竹刻传统技艺研究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嘉定竹刻的研究现状,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民风民俗,介绍了其传承谱系和代表人物,以及从选材、制作工艺到雕刻技艺,体现出竹刻艺人们的高超技艺,向世人展示了嘉定文化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 传统技艺 圆雕 透雕 留青 传承 中图分类号:J314.5 文献标识码:A 1嘉定竹刻研究现状 1.1地理位置 嘉定古称“??城”,位于今上海市嘉定区。嘉定区是上海西北部,上世纪50年代起,嘉定被命名为“上海科学卫星城”,其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南襟吴淞江,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嘉定是大海的馈赠。早在五六千年前,由于江海陆地运动,这里已经冲击成陆,至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就顽强地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嘉定地处江海之滨,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历来被称作“鱼米之乡”。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嘉定建县后,经济和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成为长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吴文化的重镇 1.2历史沿革 嘉定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南宋嘉定十年(1217)置嘉定县,以年号为名,县署设于练祁市(今嘉定镇)。建县时,春申乡领6个都,临江乡领8个都,安亭乡领6个都,平乐乡领4个都,醋塘乡领3个都,共27个都。都领区(区分正副扇及中上下),区领图,图领圩。淳?v年间,春申乡易名守信,临江乡易名依仁,安亭乡易名服礼,平乐乡易名循义,醋塘乡易名乐智。元贞二年(1296)升为州治,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改为县。明弘治十年(1497)县西北境分隶太仓州,尚领24个都668个图。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将领李成栋三次下令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死亡者至少达二万余人,史称“嘉定三屠”。清雍正二年(1724),析东境置宝山县。尚领15个都349个图。康熙十年(1671),知县赵昕赈灾,四乡分设粥厂。嘉庆十一年(1806),知县吴桓增设赈灾粥厂至31处。遂后,以厂代乡,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光绪末年(1908),全县分1区33厂。宣统元年(1909),为举办地方自治,厂改称乡,吴行厂改名吴巷乡。民国26年(1937)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八一三”战争爆发。1958年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92年撤县设区 1.3民风民俗 嘉定文化底蕴丰厚,而“教化”这个古老的命题是人文传统中的重要内核。嘉定人民追求“美教化,移风俗”的理想境界,形成了崇文好学、刚毅善良和开放大气的社会风尚,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大师和文人学者,嘉定四先生,侯黄双忠烈,清代三状元,钱王两巨擘,直至顾维钧、胡厥文、吴蕴初……也留下了许多惠泽后人的经典佳作。据统计,嘉定历史上有两千多名文人学者,共著书四千六百余种,堪称洋洋大观。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整理、研究、总结 心灵手巧的嘉定人还创造了名闻遐迩的“嘉定竹刻”和“黄草编织”,如今它们均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要看它的综合国力。一个地区的文化是否繁荣,也要看它的综合实力。一个城市的文化程度和持久生命力,同这个城市的文化更是有着直接关系。嘉定文化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综合实力强大,文化门类比较齐全,从古至今绵延相传,只有发展,没有中断 2嘉定竹刻传承谱系 2.1嘉定竹刻流派 嘉定竹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风尚、竹人自身的禀赋和师承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又形成了各自的流派,按吕舜祥先生所分,大体分述如下: (1)简老朴茂派。始于朱鹤,效法者除朱氏子孙外,还有侯崤曾、周乃始、沈禹川、秦一爵、沈汉川、沈兼、沈尔望、侯松音、侯友鹤等 (2)竹章篆刻派。如杨褒、杨谦父子等 (3)奇峭生新派。创始于封氏兄弟,特别是封锡禄,继之者为封颖谷、封始镐、施天璋、封始豳、封始岐、封品官、封元官、封云生、封源官等 (4)工细入微派。首始于顾珏,继之者为赵学海,学海妻吴氏,子得三。此后的周锷、王纪常等也属此派 (5)用画法刻竹派。首倡于周颢,后此的吴嵩山、周笠、杜世绅、徐枢、严煜、孙效泉、浦灿、徐宣等同用此法 (6)讲究刀法派。有时钰、时其吉、时其祥、时澄之、时汝鉴、时以成、时大经、时湘华等 (7)直起直落派。好刻折枝花,直起直落,枝叶比附,重花叠叶,薄如轻云。如邓孚嘉、马国珍、邓士杰、邓渭、张步青、朱世?等 (8)工巧人物派。有蔡时敏,贺其吉等 (9)竹刻照相派。有张宏裕等;刻印法派。用刻印章的方法来刻竹,如瞿中溶、程祖庆等 (10)竹根大件派。以竹根刻狮子、寿星等大件,如张学海、时大经等 3嘉定竹刻工艺手法 3.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