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廊PPP模式选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综合管廊PPP模式选择

城市综合管廊的PPP模式选择   摘要:采用PPP模式建设综合管廊,可以有效解决前期投资大、政府资金短缺的矛盾,是实现综合管廊可持续建设的重要方法。本文结合综合管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肯定了综合管廊的经济效益,认为PPP模式有利于推动综合管廊在我国的大规模建设。随后在分析了综合管廊的建设内容和PPP模式下建设综合管廊的特点后,提出采用DBFO模式、管线单位入股模式、“北京地铁四号线”模式的PPP方案建设综合管廊,最后针对PPP模式建设综合管廊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Abstract: Using PPP model to build utility tunnel can solve contradictions of the large initial investment and a shortage of funds in government,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of utility tunnel.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utility tunnel in our country, analyses and affirms that utility tunnel has good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inks that PPP model will be conducive to a large scale construction of utility tunnel in China. Then, after analyzing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utility tunne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ng utility tunnel based on PPP mod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use PPP model including DBFO, pipeline unit becoming shareholder and “the Beijing subway line 4” model to construct utility tunnel.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guarantee measures in view of using PPP model to construct utility tunnel. 关键词:PPP模式;综合管廊;可持续建设;经济效益 Key words: PPP model;utility tunnel;sustainable construction;economic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F01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239-04 1 综合管廊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城镇化率从2011年起突破50%,并呈现逐年快速上涨趋势,至2015年城镇化率已达56.1%,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聚集,原有城市基础设施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尤其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各类管线问题层出不穷,例如城市暴雨内涝、输油管线爆炸、管线渗漏导致道路塌陷等。传统模式建设的市政管线多采用地下直埋或在空中架设的方式,造成极大的空间资源浪费,同时管线后期的维护及增容扩建困难,管线安全隐患不易排查,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探索建设市政管线的新模式,是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关键。综合管廊作为一种集约化的市政基础设施,将给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等管线集中设置在管廊内,预留出检修空间,并对管线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检修。综合管廊代替了传统直埋、在空中架设线路的方式,避免了管线维修、扩容时重复开挖道路,极大改善了城市容貌,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从1833年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后,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发展,其施工技术已经十分娴熟,在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成为发达地区市政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然而我国综合管廊的建设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建设始于1994年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综合管廊,随后综合管廊建设在我国也并未受到重视[1]。2013年起,国务院加大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推进力度,先后颁布一系列指导意见用于指导各地综合管廊建设,并确定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综合管廊假设。2015年8月3日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