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早稻恶苗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pdfVIP

2016年浙江省早稻恶苗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浙江省早稻恶苗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pdf

澎江雇业种学 2017年第58卷第3期 囡 449-45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 2016年浙江省早稻恶苗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 叶挺云1,谢子正2,许渭根2,冯波3,蒋天梅4 (1.瑞安市植保检疫站,浙江瑞安3325200;2.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杭州310020; 3.绍兴市农技推广总站,浙江绍兴312000;4.象山县植物保护站,浙江象山315700) 摘要:2016年,水稻恶苗病在浙江省早稻主要种植区部分田块集中重发,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为近5年 之最,对早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从菌源、品种抗性、药剂浸种及操作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恶苗病在早稻上重发 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 关键词:早稻;恶苗病;发病原因;防控;浙江 中图分类号:$4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7)03-0449-02 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病原学名Fusarium4.00万hm2[1。。 nwniliformeSheld.,称串珠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1.2 田间症状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真菌。种子带菌是恶苗病的主要侵染源,病菌一般 2016年浙江省早稻在苗期即见恶苗病发生, 由伤口侵入,病症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 症状主要以徒长型为主,田间表现为叶鞘细长、徒 2016年,水稻恶苗病在浙江省早稻上发生面积及长、叶色淡黄及死苗等。进入分蘖末期出现大规模 程度骤增,发生特点也与前几年有明显差异。作者 发病田块,田间症状表现为病株高矮与健株差距不 总结了2016年水稻恶苗病在浙江省早稻上的发生大,发展至孕穗期前后陆续枯死,极易与螟害、细 特点,结合早稻主栽品种抗性、主要栽培制度、药 菌性基腐病混淆。 剂运用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今年早稻恶苗病重发 1.3 主要种植品种发病程度重 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控建议。 浙江省早稻种植品种主要以中早39、金早47 和中嘉早17为主。金早47为高感品种,对恶苗病 1发生特点 抗性为9级,自然发病率在30%以上;中早39为 1.1发生范围广、发病面积大 感病品种,对恶苗病抗性为7级,自然发病率在 20%~30%12 2016年浙江省恶苗病在早稻主产区均有发生, o;中嘉早17为高抗品种,对恶苗病 发生程度明显重于往年。据瑞安、金华、绍兴等地 抗性为1级,自然发病率在5%以下。中早39为 植保部门调查,田间病株率在10%~20%,部分浙江省近年来主推品种,播种面积占全省早稻种植 田块最高达到60%,全省发生总面积约6.67万面积的一半左右。据余姚、诸暨、瑞安等地调查, 中早39秧田发病率近40%,移栽后苗期大田发病 hm2,占早稻种植面积的56.5%。2010--2015年, 浙江省早稻恶苗病发生面积稳定在2.67万~ 面积也近20%。 收稿日期:2016—12—15 作者简介:叶挺云(1975一),男,浙江瑞安人,农艺师,从事植保植检工作,E—mail:715040949@qq.com。 41(3):327-334. (6):497-500. [4]聂亚锋,刘永锋,李德全,等.海洋细菌PY—sw一1产生的抗 [6]邵彦坡,方丽萍,魏少鹏,等.海洋放线菌B5菌株发酵液 菌物质及其抑菌活性[J].植物保护学报,2008,35(4): 抗菌谱及稳定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3): 373-374. 248—251,256. [5]何红,欧雄常,王立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