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框架结构课件
第3章 框架结构 框架柱侧向刚度计算公式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称为柱的侧向刚度修正系数,它反映了节点转动降低了柱的侧向刚度,而节点转动的大小则取决于梁对节点转动的约束程度。 , 这表明梁线刚度越大,对节点的约束能力越强,节点转动越小,柱的侧向刚度越大。 现讨论底层柱的D值。 同理,当底层柱的下端为铰接时,可得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底层柱D值计算图式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柱高不等及有夹层的柱 不等高柱 夹层柱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柱的反弯点高度yh 框架各柱的反弯点高度比y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yn表示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y1表示上、下层横梁线刚度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y2、y3表示上、下层层高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反弯点高度示意图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y = yn + y1 + y2 + y3 第3章 框架结构 (1)标准反弯点高度比yn。 yn是指规则框架的反弯点高度比。 标准反弯点位置简化求解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梁刚度变化时反弯点的修正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3 反弯点法 由上述分析可见,D值法考虑了柱两端节点转动对其侧向刚度和反弯 点位置的影响,因此,此法是一种合理且计算精度较高的近似计算方法, 适用于一般多、高层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当梁的线刚度比柱的线刚度大很多时(例如ib/ic3),梁柱节点的转角很小。如果忽略此转角的影响,则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尚可进一步简化,这种忽略梁柱节点转角影响的计算方法称为反弯点法。 在确定柱的侧向刚度时,反弯点法假定各柱上、下端都不产生转动,即认为梁柱线刚度比为无限大。将趋近于无限大代入D值法 的公式,可得 =1。因此,由式可得反弯点法的柱侧向刚度,并用D0表示为: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同样,因柱的上、下端都不转动,故除底层柱外,其他各层柱的反 弯点均在柱中点(h/2);底层柱由于实际是下端固定,柱上端的约束刚 度相对较小,因此反弯点向上移动,一般取离柱下端2/3柱高处为反弯点 位置,即取yh= 用反弯点法计算框架结构内力的要点与D值法相同。 4 框架结构侧移的近似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lateral displacement)如图所示, 它可以看作由梁、柱弯曲变形(flexural deformation)引起的侧移和由 柱轴向变形(axial deformation)引起的侧移的叠加。前者是由水平荷 载产生的层间剪力引起的,后者主要是由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引 起的。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框架剪切变形 (1)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侧移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2)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 框架弯曲变形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第3章 框架结构 5 框架结构的水平位移控制 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过小,水平位移过大,将影响正常使用;侧向刚度过大,水平位移过小,虽满足使用要求,但不满足经济性要求。因此,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合适,一般以使结构满足层间位移限值为宜。 我国《高层规程》规定,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宜小于其限值[Δu/h],即: [Δu/h]表示层间位移角限值,对框架结构取1/550;h为层高。 由于变形验算属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所以计算Δu时,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另外,楼层层间最大位移Δu以楼层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