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贰、学区环境
推行新校園運動 建立優質環境
林宜城
南投縣中寮鄉清水國民小學校長
壹、緣起
九二一災後校園重建民間「新校園運動」教育部發出「給全國建築師的一封公開信」,正式啟動「新校園運動」曾部長認為校園絕非只是一棟棟生硬冰冷的建築物而已。校園是提供莘莘學子學習、生活、成長、參與公眾生活的首要場域,是充滿了各種歡樂、喜悅、汗水、榮耀與記憶的地方。
覺得新校園運動概念包括「生態環境創造與確保」以及「建築建設」,從了解自身校園地域、文化、歷史、生態等特色,創造出完全不同且多樣的校園環境,以達永續發展的目的。范巽綠新校園運動要落實營造出健全、多樣、展現地方風格、廣受師生熱愛、又能得到社區認同的學校。新校園一、確保安全、健康、舒適的無障礙環境。
二、落實高效能且符合機能的教學環境。
三、營建可供作社區終身學習及景觀地標之核心設施。
四、依據校園整體規劃,推動校園重建工作。
五、成立校園規劃重建小組,落實開放公共參與。
六、建立校園與學區、社區資源之整合與共享模式。
七、確保校園重建期間,學習與生活環境品質。八、永續發展的綠色校園環境。繼九二一災後新校園運動後,范次長宣佈另一面向的新校園運動,即以反校園性別歧視和性別暴力為主軸,推動校園性別文化再建構工程……。當年的點點滴滴永遠是心底最深的記憶。」所以這些值得回憶的一樹一物,盡量予以保留。
二、景觀的整體:
校園是自然環境的一部份,校園內環境之佈置需考慮到周邊環境狀況,且學校任何硬體建設之興築,要能與校園環境相結合,達到所謂「景中有物、物中有景,景物合一」之境界,大如空間的配置、顏色的選擇、造形的規劃,小至垃圾桶的擺置,路標、路燈的設立,均應與週圍環境融合為一,否則反而成為髒亂與醜陋之死角。
三、教學的意義:
校園空間的配置與環境的美化綠化,不應僅流於形式化及表面化,舉凡園區規劃,教室佈置,均應考量教學的意義,例如:遊戲區的設計,一方面顧及兒童成長不可缺的遊戲活動,另一方面考慮教師多元教學的運用;教材園的規劃與利用,校園植物的介紹與養護,均需考量其教育意義與實際效益,而非只是徒具形式,聊備一格而已。
四、生態的保育:
校園中花木之規劃與裁種,考慮本土、稀有植物等多元性,於裁種移植過程中讓學生親身參與,學生在親自裁植中,養成愛物惜物態度,無形中培養了保育信念與尊重生命、愛護自然之情操。
五、水土的保持:
園區規劃及植物裁種,均應考量到水土保持功能,一則避免學校受大雨侵襲後泥流成災,二則可鞏固建築物之安全。讓學生能在實際觀察比較中,體會水土保持之重要性,兼具教育之意義。
參、校舍空間配置與學校課程的運用
一、校舍空間:
(一)行政中心:校長室、教師辦公室。
(二)教學中心:包括班級教室、專科教室、圖書室、活動中心等,空間規劃有大有小,配置有動有靜,因應各領域不同的教學模式。
二、教室延伸半戶外空間:
(一)獅子學園:展示鄉土文物,並布置為溫馨對話和義工活動的空間。
(二)靜心園(台灣原生水生動植物園):提供學生、親師、遊客座談聊天的悠閒環境,並作為多用途的教學空間。
(三)「紀念鐘塔」:重建的精神指標,冥想過去及遠眺未來的象徵,並可作為社區景觀的地標。
三、戶外活動空間
(一)多功能球場:提供學童學習活動的開放空間,並作為社區居民及遊客的活動與運動空間。
(二)沙石遊戲區:分為兩部份,一為圓弧形沙石池,一為樹下沙石池,平時提供孩童嬉戲;上課時並可做為數學教學園。
(三)攀爬遊戲區:協助學童體能與肢體平衡統合的發展。
(四)草地遊戲區:校園中廣植草皮,開放學童奔跑、嬉戲、運動。
(五)田園區:配合自然課程,提供孩童裁種本土或稀有植裁,從中學習生態保育的責任與態度。
(六)樹林生態區:保留黑板樹與桃花心木兩區的成林樹木,誘引鳥群寄居歇息,讓孩童寄身於鳥語不絕之大自然中,學習尊重及保育的態度。
肆、運用社區資源實施學校課程
社區的自然景觀、自然生態、鄉土文物等都是學童學習的最佳素材。分析各領域的課程目標與內容後,將社區自然及鄉土的資源融入課程內,規劃相關的主題單元,實施體驗教學。一方面可以成長學童的知識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帶領學童欣賞鄉土的景觀與文物,建立社區共識,培養鄉土情懷,能珍惜與熱愛鄉土,並進而創造社區的鄉土文化。例如將社區景觀、文物融入語文領域的課程規劃,進行教學。規劃內容如下:
一、我的家鄉:認識並閱讀記遊的記敘文,如走訪鶯歌陶瓷、黃蝶翠谷、人間仙境---福山植物園、阿里山上看日出、參觀故宮博物院、遊澎湖、卑南文化公園等文章。教師帶領學童親自探訪月桃香農場,學習以插序法來敘述月桃香農場遊玩時的所見所聞。
二、染出中寮情:認識並閱讀說明物品的說明文,如:「結」出中國情、父母的智慧、有趣的中國字、愛護我們共同的家、識多見廣、有趣的中國字、有趣的諺語等文章。學習蒐集資料來說明家鄉震災後所發展的特有鄉土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