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球与地球仪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与地球仪》的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度的划分以及利用经纬度定位。本节课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学习地球仪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通过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比较归纳经纬线的基本特点,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本节是初中地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入门,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有很大作用。通过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索,更好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经纬线的学习,能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二)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并不了解,对古人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无法直观的感受。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地球仪兴趣浓厚,但是注意力难以持久,对从地球仪中的经纬线,缺乏兴趣,同时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对经纬线的基本特点无法正确归纳。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事实、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学生主动参与列表比较,讨论练习等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比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说出地球的形状,并尝试提出其他证据,证明地球的形状。 2.通过阅读“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学生从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方面描述地球的大小,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3.观察地球仪,学生找出地轴、两极、经线、纬线。观察地球仪上的立体的经纬线图,以及经纬线的平面图,总结经纬线的基本特点,以及经纬度的划分。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通过观察经纬线图,学生绘制简单局部经纬网图,并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并尝试理解地球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比较地球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以及通过实例对比分析的能力。 3.通过观察地球仪,总结经纬线的基本特点,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列表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归纳经纬线的基本特征,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难点:利用经纬线划分东西半球,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体验教学法,师生交谈法,课堂讨论法,问答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1.地球仪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短片《宇航员看地球》 教师讲述: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每天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无法直接观察,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宇航员的角度看,地球的形状就直接映入眼帘了。现在对地球的形状,人们已经非常了解了,但是在古代,确实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怎么样的漫长的过程。 教师提问:读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说说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漫长的过程? 通过读图,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经历的艰辛,感受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讨论:为什么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如此漫长的过程,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感悟、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不畏艰辛的勇气。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科学,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引申总结:请同学们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其他的证据吗? 学生讨论,问答,教师补充: 1.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2. 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3. 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 4.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5. 月食──地球是圆的 教师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形的,那么地球到底有多大呢?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阅读课本“地球的大小”图,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最大周长: 表面积: 举例比较: 1.人的步幅约0.75米,绕迟到一周,需要走多少步?若按照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走,需要走多长时间? 2.传说中的“土行孙”会遁地之术,假设他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横穿地球(过地心),到出发地对应的地点,需要多长的时间? 3.请同学们解释毛主席诗词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的含义和由来。 板书:1.地球的形状: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