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分离高分子共混薄膜退火和准淬火的原位原子力显微镜研究.pdfVIP

相分离高分子共混薄膜退火和准淬火的原位原子力显微镜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分离高分子共混薄膜退火和准淬火的原位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Vo1.26 高等 学校 化 学 学报 No.9 2005年9月 CHEMICALJOURNALOFCHINESEUNIVERSITIES 1777—1779 [研究简报] 相分离高分子共混薄膜退火和准淬火的 原位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廖永贵,由吉春,李 学,孙昭艳,石彤非,安立佳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2) 关键词 高分子共混;薄膜;相分离 ;退火;淬火;原位 ;原子力显微镜 中圈分类号 O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1-0790(2005)09-1777-03 近年来,高分子共混薄膜在选择性渗透膜、生物材料、润滑剂、粘结剂 J、光敏电阻平板印刷、光 电器件及纳米尺寸表面图案化 等方面的研究 日益受到重视,应用前景也十分可观.然而,由于其相 容性较差,高分子共混物常发生相分离 J.相对于本体,表面的分子链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因此表面 高分子链的热运动状态与本体有很大差别 J.为控制因相分离而导致的相区尺寸,人们必须同时对相 分离热力学及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 . 、 原子力显微镜(AFM) ’因纳米尺寸的分辨率很高而得到广泛的使用,在高分子共混相分离的研 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J.但这些研究均为离位研究,往往受样品的热胀冷缩、样品和探针表面的水膜 等影响而使图像 (特别是与物理性质相关的图像)失真.因此,近年来,原位原子力显微镜的研究逐渐 增多 【1 J,特别是在高分子结晶和熔融方面的研究 1【 . 聚甲基丙烯酸 甲酯 (PMMA)和苯 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 (SAN)是典型的具有下临界共溶温度 (LCST)的高分子共混体系 ’.17J.我们 曾分别用离位 和原位 17]AFM方法研究了此体系的表面相 分离,用离位法初步探讨了其相行为及相图,用原位法跟踪到了相区的增长和归并的动力学过程,而 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相位图有很大区别,因此,本文 旨在探讨离位和原位的区别及其出现的原因.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M =3.87×10,M./ =3.72)粉末和苯乙烯.丙烯腈 共聚物(SAN,其中AN的质量分数为30%,M :1.49×10,M /M =2.66购 自Aldrich公司). 在 日本精工 (SeikoInstrumentsInc.)生产的带程序控温系统的扫描探针显微镜上进行敲击式原子 力显微镜 (TM-AFM)实验.测试过程:先将样品升至 115℃保持 11h以彻底除去溶剂,再升至 175℃ 保持26h,使之充分相分离,然后降温,每隔5℃保持2h,直至35℃;再升至 175℃并保持2h后, 关闭控温电源,使之 自然降温至室温(准淬火),最后把空气放进真空腔内.除关闭控温电源(准淬火) 步骤外,其余升温和降温速率均为5℃ /min;把空气放进真空腔前的测试均在高真空的条件下进行. 所用探针购于 日本Olympus,弹性系数为42N/m,扫描速率为2Hz. 1.2 样品制备 旋涂前,将切割成 1cm×1cm的单晶硅片置于由质量分数为80%的 sO、体积分 数为30%的HO 和去离子水 (体积比100:35:15)配成的清洗液中,于80℃煮30rain,再用去离子水 将硅片于80℃煮30min,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用高纯氮吹干 引.将预先配制的10g/L的1,2 氯乙烷的PMMA/SAN(质量比为50:50)溶液滴于处理后的硅片上,旋涂,将样品置于真空烘箱中,在 真空和室温下保持 12h以上,取出置于普通干燥器中备用.用德国BrukerD8DiscoverX.rayReflecto. 收稿 日期:2004-09-07.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批 准号50290090、国家重大基 础研究前期研 究专项 (批准 号: 2002CCAD400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批准号和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批准号资助. 联系人简介:石彤非(1970年出生),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分子本体及薄膜体系的相行为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