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物质的吸收分布和排泄.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化学物质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第二节 环境化学物质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毒质动力学 结构:由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半透性膜; 功能: 保持细胞和细胞器内部理化性质的稳定; 选择性地允许或不允许某些物质透过,以便吸收和排出一些物质; 传递信息; 酶类的催化作用。 二、化学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被动转运:扩散、滤过; 特殊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 (一)、被动转运 1、简单扩散(Passive transport): 定义:生物膜两侧的化学物分子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 驱动力:浓度梯度 转运物质:多数环境化学物 转运速率(R): 影响因素: 浓度梯度; 脂溶性?脂水分配系数; 化学物质的解离度和体液pH: 2、滤过(Filtration) 定义:环境化学物透过生物膜上的亲水性孔道的过程。 驱动力:流体静压或渗透压; 转运物质:分子直径膜孔的化学物 影响因素: 膜孔大小:一般0.4nm;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7-10nm M100-200的化合物可通过0.4nm孔 肾小球滤过 (二)特殊转运 对于某些非脂溶性的、分子量较大的、不能通过被动转运方式转运的环境化学物质。 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定义:化学物伴随能量的消耗,利用载体转运以透过生物膜的过程 驱动力:代谢能量 特点: 需要有载体; 化学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转运; 载体具有一定选择性; 载体有一定容量; 相似结构底物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定义:非脂溶性化学物,利用载体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又称帮助扩散或载体扩散。 特点: 需要载体; 不消耗代谢能量。 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但因只能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转运,故又属于扩散性质。 3、吞噬和胞饮 一些固体颗粒或液滴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特殊亲和力,可改变细胞膜表面张力,引起外包或内凹,将外源物包围进入细胞。 合称入胞作用或膜动转运 吞噬:Phagocytosis; 胞饮:Pinocytosis ?Edocytosis 膜动转运:Cytosis 三、吸 收 定义:环境化学物经各种途径透过机体的生物膜而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一)消化道吸收(Digestive tract) 消化道: 口腔?食道?胃?肠道,主要吸收途径。 2、影响消化道吸收的因素 消化道的多种酶类和菌丛: 肠胃道内容物种类数量、排空时间及蠕动状态: 化学物的溶解度和分散度。 (二)呼吸道吸收 呼吸道: 鼻腔?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肺泡((Alveoli) 1 、吸收特点: 吸收的物质直接进入体循环并分布全身。 吸收速度快。 2、对气态物质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主要通过简单扩散方式吸收: 影响因素: 分压差大?吸收速度快; 血/气分配系数:当肺泡和血液中气态物浓度达到平衡时,血液与肺泡空气中的浓度比。 系数高?吸收速度快; 溶解度和分子量: 脂溶性物质:脂/水分配系数; 非脂溶性物质:分子量大小。 肺通气量和血流量: 通气量? ?吸收量? ;血流量? ?吸收量? 3、对颗粒物的吸收: 主要受颗粒大小的影响。 进入呼吸道颗粒物的归宿: 10?m,大部分沉积在上呼吸道; 5-10 ?m,大部分阻留在气管和支气管; 1-5 ?m,可到达呼吸道深部,部分到达肺泡; 1?m,在肺泡内沉积。 沉积在肺泡内的颗粒物的归宿: 吸收进入血液; 随粘液咳出; 进入淋巴系统; 长期存留在肺泡?肺泡灰尘病灶或结节。 (三)皮肤吸收 皮肤通透性较弱?屏障; 亲脂性高的化合物?皮肤吸收?全身性中毒。 1、皮肤构造:表皮、基膜、真皮。 2、化学物皮肤吸收需通过的屏障: 表皮角质层:M300,不易通过; 连接角质层:阻止非脂溶性物质; 基膜:仅能阻止某些物质透过。 3、吸收途径:表皮;毛囊、汗腺及皮脂腺 表皮吸收主要方式:简单扩散。 4、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角质层厚度; 化学物分子大小、脂/水分配系数?1易吸收; 高温促进皮肤血液和间质液流动; 角质层损伤 动物种类 四、分布与储存 (一)分布 定义:吸收进入血液的化学物随体液(血液、淋巴液)的流动分散到各组织中的过程。 1、影响分布的因素 (1)血流量 (2) 外源物与器官的亲和力 浓缩、蓄积器官?靶器官或储存库。 (3)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对毒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起保护作用。 (4)胎盘屏障(Place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