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_耿立媛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11, 27(6): 495 ~ 501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文章编号:1001-5493(2011)06-0495-07
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耿立媛 1,2 寇 星 1 雷建都 1** 苏海佳 2 马光辉 1 苏志国 1
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2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摘要:以琥乙红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了平均粒径约为 60μm 的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MIPs) ,并
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效果,研究了
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动力学吸附特性。比较了 MIPs 对琥乙红霉素及其它 3 种抗生素
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琥乙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琥乙红霉素具有最好的
吸附能力,显示出 MIPs 具有高的选择性。
关键词:悬浮聚合;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琥乙红霉素
中图分类号:O658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琥乙红霉素 (EES) 属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为红霉素的琥珀酸乙酯,在胃酸中较红霉
素稳定。其通过体内水解释放出红霉素而起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属 (耐甲氧西林菌株除
外) 、各种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1] 。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
氏菌等也对琥乙红霉素敏感。琥乙红霉素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
具抗菌作用,对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和衣原体
属也有抑制作用[2] 。琥乙红霉素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琥乙
红霉素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 (P 位) 与细菌核糖体的 50S 亚基形成可逆性结合,
阻断转移核糖核酸 (t-RNA) 结合至“P ”位上,同时也阻断多肽链自受位 ( “A ”位) 至“P ”
位的位移,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琥乙红霉素在养殖业 (畜禽、水产品) 中主要用于
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与防治。如果用量大或次数多,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少数
患者还可能出现药热、听力减退。我国农业部 235 号公告[3]和欧盟 EC 1181/2002 中规定红
霉素等在动物组织中最大残留限量为 200μg/kg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食品中琥乙红霉素的残
* 收稿日期:2011 年 3 月 24 日
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63 项目 (2006AA10Z43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2092027); 北京化
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西南科技大学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
作者简介:耿立媛(1986~), 女, 北京市人, 硕士研究生. ** 通讯联系人 Email: jdlei@home.ipe.ac.cn
•496 •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2011 年 7 月
留,除了从食品原料源头上对琥乙红霉素的使用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控、管理体系外,还需
要探索一种灵敏高效,食品企业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而且,在肉类等样品预处理过程中,
往往需要将样品中的微量琥乙红霉素萃取出来,传统方法多采用 C18 等萃取介质,但 C18
等介质的选择性差,导致样品成份复杂,分析困难。
分子印迹技术通过分子印迹聚合物 (MIPs) 对模板分子的“记忆”效应达到对目标分
子的特异性选择,近年得到了巨大发展。分子印迹聚合物 (MIPs) 具有选择性高、抗恶劣
环境能力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5] [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