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启蒙与艺术批判.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启蒙与艺术批判

文学的启蒙与艺术的批判   摘 要: 鲁迅的作品中蕴含丰富的启蒙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揭示了我国民主建设道路的艰难曲折。纵观中国近百年现代文学研究史,针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最丰富,也是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呐喊》、《彷徨》是鲁迅的主要代表作品,深刻剖析并批判了生活在“旧中国”的中国人的精神状况,尤其五四运动时期,《呐喊》和《彷徨》对中国人的思想启蒙起到了革命性意义。除此之外,这两部作品对新旧文学的转型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批判了旧一代的文学艺术,引领了新一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关键词: 文学启蒙 艺术批判 《呐喊》 《彷徨》 思想启蒙、艺术批判、国民性、革命者一直是鲁迅文学研究的主要切入点,一直以来,文学界对这些方面的研究都习惯于将矛头指向“阿Q”这样的“愚民”,却忽视鲁迅对所谓的“知识精英”们的不满。事实上,鲁迅之伟大不在于他批判了多少掩耳盗铃、不能自圆其说的阿Q,多少麻木不仁的“看客”,而在于他以冷静的思维、锋利的笔锋挑战着“精英分子”们的话语权,揭开了中华民族现代启蒙的序幕 一、从“呐喊”到“彷徨”的变化 《呐喊》和《彷徨》是鲁迅小说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也一直是后人研究的重点内容,这两部小说具有整体性,都创作于五四运动时期,体现了鲁迅创作初期的思想动态,然而这两部作品存在很多不同之处,阐述了鲁迅从呐喊到彷徨之间经历的生活变动及心理变化。鲁迅曾在《呐喊》的自序里说明了所谓“呐喊”,是他年轻时期的梦想里难以忘却的那一部分梦想,如去南京求学、去日本留学、放弃医学从事文学等,所有梦想都表达了鲁迅的最终目的――唤起正在“沉睡”的国民[1]。鲁迅在将这些梦想付诸实践之后深切地体会到无人理解的寂寞和慷慨激昂消失后的失落,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于是鲁迅开始了呐喊,为了他声嘶力竭的呐喊,鲁迅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勇敢地批判社会的弊端和各种丑恶现象,如其中的《兔和猫》、《鸭的喜剧》这两篇寓言体小说,利用象征这一表现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弱肉强食、极度不公平的生存原则,深刻表达了鲁迅自身对当时社会的怀疑和失望 从1923年开始,鲁迅开始了从“呐喊”向“彷徨”的转变,1923年可以说是鲁迅沉默的一年,我们能看到的创作于1923年的作品只有《看了魏建功君lt;不敢盲从gt;以后的几句声明》和《关于lt;小说世界gt;》两篇。1923年,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向他递交了绝交信,“兄弟失和”成为鲁迅人生的重大转折,多年以来辛苦维系的感情和责任毁于一旦。接连的打击使鲁迅大病一场,使他陷入更加虚无、孤独的心境。正如他在《野草“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吗?”[2] 然而,1923年也是鲁迅人生中非同寻常的一年,经历了1923年的鲁迅,开始从激昂的呐喊回归内心。五四运动结束后,启蒙团体分散,《新青年》解散,鲁迅又一次体会到落寞:先驱者为何分化了?启蒙还有意义吗?黑暗社会的力量几乎吞噬了启蒙者自身,在这种情况下,鲁迅感受到的绝望被无限放大,其同期作品《野草》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这些变化。但是,鲁迅并没有被击垮,其同期作品《华盖集》等就是有力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呐喊》的封面都是由鲁迅亲手设计的,同样体现出不同时期鲁迅的心理变化。《呐喊》的封面以红色为底色,整个封面由黑、红两色构成,封面上部三分之一处是一个黑色长方框,框内用红色书写“呐喊鲁迅”四字。黑色代表着鲁迅对中国现实的认识,而红色是生命的颜色,代表热情和生机。黑红相间的封面上,红色逼迫着黑色,象征生机与激情压制了黑暗,表现出了作者的希望[3] 《彷徨》的封面设计与《呐喊》区别很大,更加复杂。《彷徨》的封面仍旧以红色为底色,却是橘红色,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在封面上部五分之一处和下部十之分之一处各有一条蓝线将封面分为三部分,上部分印有蓝色楷书“彷徨”,黑色楷书“鲁迅”,中间是一幅画,画中之国人前后错落、似站似坐,一脸茫然,手足无措。整个封面给人迷茫、晦暗的印象[4]。《彷徨》的封面并非由鲁迅设计,而是由青年画家陶元庆设计,鲁迅对此很赞赏。可见,《彷徨》的封面设计是非常符合鲁迅创作《彷徨》时的心境的 二、启蒙谁 什么是启蒙运动?康德对此的回答是:“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当我们讨论《呐喊》的时候,通常会拿鲁迅的“幻灯片”事件举例,并由此推导出“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启蒙看客”。从道理上说,这种观点并非错误,但鲁迅曾说:“假如有一间铁屋子,是绝无门户且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就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到闷死并无痛苦可言,并不会感到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醒了几个人,使这些人感受到无可挽回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可以说,鲁迅自一开始就不相信《新青年》活动。然而,鲁迅到最后还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