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验案举隅.docVIP

李延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验案举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延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验案举隅

李延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验案举隅   李延教授,石贞土、博士生导师,曾任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国家名中医工作室、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李师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能力及临床经验。李师师古而不拘泥于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余有幸师从于李师两载有余,李师精辟的学术思想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使笔者受益匪浅,2年中每遇半身不遂的患者,李师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屡屡见效,现就李师治疗经验简述如下 半身不遂,病本一体,诸家立论。半身不遂始见于《黄帝内经》,其中《灵枢》经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肯,内居荣卫,荣卫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偏枯者半身不遂也。”《素问》曰:“风中五脏六腑之俞,所中则为偏风。”张仲景日:夫风之为病,当令人半身不遂。清朝著名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的“半身不遂本源”篇中,对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脉络瘀阻)一证,有明确的论述:“或曰:君言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 补阳还五汤主要由赤芍、川芎、当贵、地尼、黄芪、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的功效。李师在临证之时,对其加减化裁,灵活应用,每每验效。现将经典病案举例如下 案例举隅 典型案例1 患者,男,71岁,2012年12月初诊。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5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双下肢屈仲不利,言语謇涩,头晕,乏力,面色尤华,舌质淡紫,边隐青,苔薄白,脉弦涩。血压150186mmHg。头部CT示左侧基底节及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 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一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西医诊断:腔隙性脑梗死 治法以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为主,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具体组方如下:赤芍15 g,川芎15 g,当归15 g,地龙20 g,生黄苠30昏桃仁10 g,红花10 g,水蛭10 g,丹参20 g,木瓜15 g,牛膝15 g,三七粉5 g,生甘草5 g,上药15剂,每剂取汁200mL,每次100mL早晚饭后温服。服15剂后,头晕、乏力、面色无华明显好转。复诊时上方生黄芪改为50 g。水蛭改为15 g。加白僵蚕10 g,续服15剂,右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双下肢屈伸不利,言语謇涩,明显好转。守原方再服28剂,改为每剂取汁200mL,每次100mL,隔日1次,饭后温服。随访6个月未复发 按语 该患者中医诊断为中风后遗症一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西医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医林改错》云:“或日归并左右,病半身不遂,有归并上下之症乎?余日:元气亏五成,下剩五成,周流一身。必见气亏诸态。”详细论述本病以气虚为本,治法当以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为主,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祛通络。当归为臣,补血活血,活血通络而不伤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水蛭、丹参、三七协同当归以活血化瘀。白僵蚕以熄风止痉,祛风止痛,为佐药。木瓜以舒筋活络。除湿和胃,为佐药。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亦为佐药。生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全方配伍,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治;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而不伤正: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向愈 典型案例2 患者,男,76岁,2012年11月初诊: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右侧下肢略水肿,头晕,乏力,健忘,偶有胸闷气短,面色萎黄,舌质红,边隐青,苔薄白,脉弦细,既往有冠心病史10年。血压142/76 mmHg=头部CT示右侧基底节及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 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一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胸痹(气阴两虚);西医诊断:腔隙性脑梗死,冠心病 治以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具体组方如下:赤芍15 g,川芎15g。当归15 g,地龙20 g,生黄芪20g、桃仁10 g,红花10 g,炒槐花20 g,丹参20 g,山药20g、茯苓20 g。泽泻15 g,生甘草5 g。上药15剂,每剂取汁200 mL,每次100 mL早晚饭后温服 服15刺后,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右侧下肢略水肿,头晕明显好转,复诊上方黄芪改为30 g,上症明显好转,守原方再服28剂,诸症向愈随访10个月未复发 按语 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一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胸痹(气阴两虚);西医诊断:腔隙性脑梗死,冠心病,《素问“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失疏故不通。”患者久病,气虚无以推动血液运行而见血瘀,瘀阻神明。脑脉失养,气虚血瘀,故见本证治以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祛络通。当归为臣,补血活血,活血通络而不伤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协同当归以活血化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