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存在问题与其技术措施.docVIP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存在问题与其技术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存在问题与其技术措施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其技术措施   摘 要:该文阐述了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选址科学建造、系统精准配套、日常精细管理、养殖成效提升等主要应用措施 关键词: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1-0083-02 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技术(IPA)由美国大豆协会引进,该技术将传统池塘“开放式养殖”提升为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生态式圈养”模式。2013年安徽张林渔业公司建成安徽首套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设施,建设流水池精养区、外塘生态净化区、气提推水增氧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2014年开始实施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流水池主养品种有加州鲈、黄颡鱼、斑点叉尾和青鱼。外塘作为净水区,主要放养鲢鱼和鳙鱼,并设置浮床种植水生蔬菜等。笔者作为农技指导员参与了该养殖模式的试验示范,并且对此养殖系统和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现就生产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应对措施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流水池选址与建造不够科学 建设选择了东湖养殖池塘土质为腐植质土,土质松软,塘埂基础较差,工程施工难度大,底部在50cm碎石基础上加10cm钢筋钢筋凝土,墙体为砖固砖混结构,增加了建设成本。流水池壁粗糙,抹平处理不到位,表面不光滑,造成鱼体擦伤。底部增氧装置管网安装在池壁上,造成拉网操作不便 1.2 推水设备动力过大,水质检测设备单一 推水设备使用电机功率每台为3kW,耗能高,流速快,鱼顶水体能消耗大;物联网水质在线监测管理系统采用一套检测设备,数据准确性不够,并只检测DO、PH和水温,忽视了氨氮和亚硝酸盐两项重要指标 1.3 废弃物收集处理效果不明显 吸污时间主要在早晨和傍晚,另外废弃物沉淀池只建了一个,废水只有一级沉淀不充分就排到外塘循环使用 1.4 鱼应急死亡率较高 鱼种未经拉网段练的鱼种下池极易造成应急死亡,循环水池养殖的鱼虽然有一定的抗应急能力,但多次起捕又不作任何处理往往同样造成大量死亡,特别是养殖池留存鱼 1.5 外塘净化系统不够完善 外塘多数只放一些鲢鱼和鳙鱼,以调节水质,而忽视了外塘生态净水系统的建立和效益提升 2 主要应对措施 2.1 选址科学建造 2.1.1 选址要求 “水、电、路”三通,水源方便、无污染,交通便捷,选择塘口底质硬,土质以粘土为宜,降低建设成本 2.1.2 养殖池建造规范 选择2口1.33hm2相临池塘,利用中间池埂的一端建造3~5条流水槽,规格为长22m×宽5m×深2m,养殖水槽进水一端安装气提推水增氧设备,水槽出水口―端建宽2~3m的公共集污区,集污槽上方安装自动吸污系统,并建集污沉淀池等 2.1.3 流水池壁要光滑 除墙体表面抹平,在其表面涂上一层环保油漆更佳,可避免鱼体擦伤。微孔增氧管网安装要镶嵌在池底和池壁,以便拉网操作 2.2 系统精准配套 2.2.1 推水增氧系统设备动力匹配 电机功率由每台3kW改用2.2kW,既降低用电量,又降低流速,减少鱼的体能消耗 2.2.2 物联网全程监控 物联网适时监控,水质在线检测系统建二套设备为宜,数据要有准确性和可比性;检测溶氧、酸碱度和水温,同时要增加氨氮和亚硝酸盐重要指标的检测;水上水下均可装摄像系统,以便观察和掌握鱼的生长和活动情况 2.2.3 外塘生态净化系统功能优化完善 不仅要放一些鲢鱼和鳙鱼,还可以投放黄颡鱼、鲫鱼及青虾,并种植茭白、空心菜等水生植物(含生物浮床),种植面积占外塘面积的15%~20%,以净化并调节水质,提升外塘净水系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2.4 自动投饵系统精准投饲 投饵系统自动可控,减少了人员操作;“四定”投饲,均匀投饵,全程使用膨化饲料,减少浪费,降低了饵料系数 2.3 日常精细管理 2.3.1 苗种就近选择 苗种下池成活率是养殖成败的关键,投放以自育鱼种或流水池培育的鱼种为佳,尽量减少运输和鱼种下池的应急反应,可以大大提高苗种成活率 2.3.2 投饵量适时调控 应根据存池鱼体总量,天气变化,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具体而定。随鱼体总量增加要逐渐增加投饵次数和投饵量,天气突变和鱼的活动异常时要相应减少或停止投饵 2.3.3 废弃物收集适时调整 苗种饲养阶段每天吸污2~3次,随鱼类生长,投饵增加,水温升高,要适时增加到4~6次。废弃物沉淀池建2~3个为宜,废水通过多级沉淀之后,再排到外塘循环使用 2.3.4 成鱼应急要妥善处理 因为鱼池养殖产量高,有的不能一次性出池,尤其是高温季节;建议在拉网前3d减少投饵量,前1d停食,减少粪便运输污染;拉网前每1d每1m3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