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达技巧的种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仰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所想(心理) c、描写方法: 1、正侧面结合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远近高低结合 5、白描 6、色彩 7、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景烘托人 ,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5、白描 工笔:(正面描写)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徐照《得渔村晚照》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7、色彩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表现手法课件.ppt
- 高考大阅读答题技巧1.ppt
- 高考复习系列18虚词.ppt
- 人体科学与艺术(第二章第二节).ppt
- 人体结构胸部.ppt
- 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
-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课件.ppt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ppt
- 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2009年高考复习课件)A.ppt
- 人体解剖学脑干外形脑神经.ppt
- 安全管理理论培训.pptx
- 长基线水下导航定位技术:原理、发展与挑战.docx
- 长寿风险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docx
- 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与课程改革的关联性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影响》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智慧教育云平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人工智能过程监测与智能评价体系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校园广告对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情志护理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调整与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效应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跨区域高中教育资源互补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