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李清照生态文学意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李清照生态文学意蕴

试析李清照的生态文学意蕴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这既包括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枯竭等自然环境问题,也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失衡等精神生态问题。本文立足于当下全球生态危机的大背景,通过生态文学视角分析女词人李清照具有广义生态文学价值的作品,给人类解决生态问题,寻求生态和谐以重要启迪 关键词:生态文学 李清照 自然环境 社会 和谐 一、生态主义的中国渊源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蒸汽机、电力等科学技术的发明,人类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的精神方面同样面临生态危机,过度膨胀的占有欲、个人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下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都侵蚀着人类的理性思想,并由此滋生出社会道德沦落、信仰缺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是全人类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生态危机问题 生态主义的出现以1858年美国作家梭罗发表的《瓦尔登湖》和188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尔克出版的《生物体普遍形态学》为标志。他们在著作中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此后,生态主义不断被引入到各个领域,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文学、生态伦理学等都成为新的研究视角。但生态主义的内涵并不是西方首创和独有的,童庆炳先生在《漫议绿色文学》一文中提道:“这里,我们想到陶渊明,想到孟浩然,想到王维,想到李白,想到苏轼,想到历代的山水诗和花鸟画作者,他们在创作时不可能有什么环保意识,但他们笔下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外物的真情,对生命的赞美,对天人合一的理想,无不带着绿意。我敢说,他们是绿色文学,绿色艺术的先驱。”{1}这里的绿色文学也就是广义的生态文学作品。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不乏先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对整个宇宙天人合一观念的思考。本文通过对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人生经历及其诗词文作品的生态视角下的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人作家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与理想 二、自然美的生态追求 李清照的词作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诗意画,她在词作中抒发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大量的咏梅词,如:“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2}“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玉楼春酥肯放琼苞碎》)等都直接写出了少女对梅花的喜爱。又如“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小重山“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念奴娇中童庆炳先生所说,古代文人们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描写无不具有绿意。即使诗人们居高临下地把自然景物赋予人一样的感官来衬托自身情感变化,那也是一种热爱,李清照的诗词中也包含着这样的作品,如“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的生活和情感变化相互融合渗透。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诗人,易安居士的一大进步在于在某种无意识的形态下,将自然置于与人平等的地位,承认大自然的生命特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赋予自然情感,词作名篇《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作中作者并不以自然景物来烘托自己的情感,而是认为景物自身具有形态的生命体征变化。例外,认为梅花有人所不具有的本领:“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以如人一般思考。易安居士对自然的喜爱与描写以及对大自然的尊重正体现着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和谐 三、精神生态的和谐追求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还有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李清照对人与人关系和谐的追求,主要反映在她的两段婚姻上。《女论语》事夫章第七记载:“居家相侍,敬重如宾退身相让,忍气低声。”{3}可见古代封建女性对丈夫是顺从、委曲求全的。但在与赵明诚的第一段婚姻中,李清照享受着爱情带给她的欢与愁,享受着婚姻中的自由平等。“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金石录后序》){4}从这段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二人夫妻关系的自然平等,这就是一种人与人关系生态和谐的展现。李清照南渡投奔其弟李■后,改嫁张汝舟。易安最终决定改嫁的原因在《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一开篇便表明:“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既而仓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一是被张汝舟的花言巧语所蒙骗,二是“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晚年时孑身一人、疾病未愈、无依无靠的李清照,仅依靠做删定书小官的弟弟接济。因而虽无感情,为了老来有所依靠,犹豫不决中,又被蒙骗,遂改嫁张汝舟。有的文章指出李清照大胆改嫁,这个行为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