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爬雪山过草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难忘爬雪山过草地

难忘爬雪山过草地   1913年除夕,我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一个四面透风的破屋里。父亲是一个贫苦的雇农,终年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打短工养活全家。我六七岁时就开始帮大人干活,一家人忙活一年也混不上一顿饱饭 杨克明引领我当红军 1928年,经卖盐的舅舅介绍,家里经常来一些经营布匹的商客,其中一个叫杨克明的“布客”很会讲些四面八方的新鲜故事。他逢集就在我家用门板摆布摊,平时背着货筐,走村串乡地摇着货郎鼓卖布,结交农民朋友。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川东游击队的地下党员。党派他们到营山,以卖布为掩护,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再后来,杨克明在营山秘密成立了农会,我家也成了农会的地下联络站。他们把油印机藏在我家地窖里印刷传单,组织发展了5000多人的农民协会,发动农民抗捐抗税,还端掉了丰豆铺的反动团防局。我作为农会的秘密交通员经常为他们传递情报。营山的革命烈火在杨克明的领导下越烧越旺 1932年,杨克明离开营山回川东根据地,走时一再嘱咐我要经得起斗争的考验,坚定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他还告诉我不久红军就会打过来,穷人翻身出头的日子不远了。1933年8月,红军解放了营山县,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我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营山县妇女独立营营长。1934年,我随红军大队来到通江,在那里见到了分别两年的“布客”杨克明,他此时的身份已是红三十三军的政委了。他对我说:“我知道你已入了党组织,并且还是红军营长,我们现在是同志了。”说完他郑重地和我握了握手,并一再鼓励我要跟着红军、跟着党,革命到底不回头 长征后杨克明调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征时在甘肃省高台县,率部与敌激战七昼夜,不幸英勇牺牲 红军大姐张琴秋 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张琴秋,是我心目中的女英雄。她1924年入党,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历任苏维埃学校校长、县委书记、红四方面军及西路军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过鄂豫皖、川陕根据地的历次战役 1934年春,我在川陕省干部学校学习期间被派到通江县开展农村工作,当时接待我们的就是县委书记张琴秋。初次相识,只见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女青年,身着灰布列宁装,头顶红星帽,腿上打绑腿,腰间扎皮带,皮带上还挎支小手枪,漂亮威武,英姿飒爽,一看就是位精明能干,文武双全的红军女干部。在张琴秋身边工作期间,她逐渐成为我们心中的偶像和依靠,既是我们的好领导,也是我们最亲近的大姐。我们这些女孩子,谁有困难、闹分歧、想家了都要找大姐倾诉衷肠。有一次,我生病发烧,几乎无药可治,是大姐找来麻醉药放到热鸡蛋里,贴在我的肚脐眼上,治好了我的病。跟她在一起的几个月里,我受到的教育最深、进步最快 川陕省干部学习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省委剧团工作。有一次,在旺苍坝附近的河边,老远看见两匹马跑来,原来是张琴秋大姐和她的警卫员。她是专程来看我的,见了她我像见了亲人一样,心里暖融融的,滔滔不绝地向她汇报近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她告诉我说,她已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去组建一支红军妇女独立团。她说:“妇女要自己解放自己,不光放脚、剪头发,也要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还要拿起枪来参加战斗。”后来,她组建的这支“红色娘子军”,在保卫仓库、运送弹药、转运伤员和对敌战斗中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一支重要武装,发挥着特殊的战斗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大姐曾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1968年4月在北京逝世 长征路上的剧团生活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我当时在红四方面军保卫局工作,后经赵明珍推荐被调到了政治部前进剧团当了一名文艺兵。剧团团长叫易勇君,她让我担任道具股的股长。我们剧团短小精干,只有二十几个人,经常下部队演出。道具股主要负责剧团演出用的服装、道具和搭台工作。每到一地,需要演出时我们就向驻地老乡们借些门板、竹竿、绳索等因陋就简地搭起临时舞台,再借些衣物等做道具。化妆也是用些墨汁红纸当颜色直接往脸上涂抹,画成啥样是啥样。演出的节目多为快板、诗歌、歌舞和活报剧等。我们有个导演叫于实甫,很有艺术才干,他编排的红绸舞《八月桂花》和《红军长征歌》很受红军指战员和驻地群众的欢迎,许多人看后流下热泪 在长征途中,我们必须先跑到前面等部队上来,部队休息时轮流下各部队给战士们演出,演完后又要往前跑去追赶大部队。每天的行军要比战斗部队多跑许多路,还得不到休息。一天下来经常累得筋疲力尽,但那时我正年轻力壮,休息一夜第二天又精神饱满地走在行军的队伍中 长征路上虽然有时会遇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但大家革命理想坚定,精神饱满乐观。有一次,部队在行军途中,易团长让我们每人背后写一个字挂在背包上,一边走一边教大家认字学文化。看会一个,就换到下一个人的身后再学,走着走着无意中我成了“排头兵”。易团长发现后故意对我说:“卯妹,看来这些字你都认过了,休息时我要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