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室温合成二硫化二正丁基黄原酸酯及其表征
第3l卷 第9期 应 用 化 学 Vo1.31Iss.9
2014年 9月 CHINESEJOURNALOFAPPLIEDCHEMISTRY Sep.2014
室温合成二硫化二正丁基黄原酸酯及其表征
曾燕飞 周元林
(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绵阳621010)
摘 要 以正丁醇、氢氧化钠和二硫化碳为原料,水作溶剂合成正丁基黄原酸钠,再与一氯化硫反应,室温条
件下合成对称的二硫化二正丁基黄原酸酯,并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合成正丁基黄原酸钠和二硫化二正丁基黄
原酸酯产率的影响。通过红外(FT—IR)、核磁(HNMR)、质谱 (MS)及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了产物的结
构。优化的合成条件为 :n(正丁基黄原酸钠):n(sC1:)=2:1.1,温度为室温,溶剂为THF,反应时间为2rain,
产率可达83.2%,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迅速、收率高。
关键词 正丁基黄原酸钠,二硫化二正丁基黄原酸酯,促进剂,合成,表征
中图分类号:O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518(2014)09-1019-05
D0I:10.3724/SP.J.1095.2014.30599
天然橡胶(NR)的硫化胶具有 良好的弹性、很高的动态性能和耐磨性。天然橡胶的硫化多采用硫黄
硫化体系,而硫黄硫化体系中的促进剂,如秋兰姆类、次磺酰胺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等仲胺类
促进剂在硫化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亚硝胺 引,发达国家已经禁止使用,众多学者正致力于开展新型多
功能促进剂、硫化剂的研究 。
黄原酸盐是黄原酸的一种衍生物,它们是通过二硫化碳 (CS)和醇类在碱溶液中反应生成的 。
在橡胶工业中,黄原酸盐常作为超速促进剂使用,它是一种活性很高、易溶于水、可以被用于天然胶乳
(NRL)的室温硫化促进剂 ,其促进作用比二硫代氨基甲酸盐还要快,常用于低温硫化 。¨。但是黄原
酸盐有毒、易燃、易吸潮、不易储藏、遇热易分解,且有黄原酸盐缓慢分解后带有的刺激性臭味,这些均限
制了它的使用。而二硫化二正丁基黄原酸酯相较于一般的黄原酸盐,它本身具有黄原酸盐的结构,具有
黄原酸盐的促进效果,且有很好的贮藏稳定性。因此二硫化二正丁基黄原酸酯可以很好的替代黄原酸
盐,运用于低温或者室温的NRL硫化,与传统的橡胶硫化相比,还具有简化硫化过程,避免使用复杂的
设备,降低能耗的优势,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关于二硫化正丁基黄原酸酯的相关报道比较少,一般该物质合成的方法是将正丁基黄原酸钾
加水溶解 ,再加入过氧化氢和醋酸,在 50℃左右,搅拌约2h进行反应。而本实验采用的正丁基黄原酸
钠与一氯化硫,只需要在室温且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即可合成。因此,本文详尽地探讨了丁基黄原酸钠
的制备,并且通过丁基黄原酸钠在室温合成了二硫化二正丁基黄原酸酯。通过核磁 (HNMR)、质谱
(MS)、红外 (FT-IR)及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表征确定合成物质的分子结构。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正丁醇(CHOH),二硫化碳 (CS:),氢氧化钠 (NaOH),四氢呋喃 (THF),氧化锌 (ZnO),升华硫
(S),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石油醚,甲苯,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于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一氯化硫
(s2CI,AR,阿拉丁试剂);天然橡胶 (固含量 60%)市售。SpectrumOne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013-11-27收稿,2014-04—17修回,2014-0424接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基金 资助项 目
通讯联系人:周元林,教授;Tel:0816-2419631;E—mail:zy1603@163.corn;研究方向:高分子复合材料
1020 应 用 化 学 第31卷
(订一IR,美国PE公司),KBr压片,在 22℃相对湿度 50%,以空气作为背景进行分析测试;Varian
1200LC/MS型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IAHP和模糊综合法的LNG、L-CNG加气合建站风险评价研究.pdf
- 基于N-乙酰-L-酪氨酸构筑的两例纯手性钴(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pdf
- 基于NaYF4∶Yb^3+,Er^3+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复合微球组装及其光动力活性.pdf
- 基于PbS量子点和金纳米颗粒的可卡因适体传感器的研究.pdf
- 基于Ni(Ⅱ)-双三氮唑体系的三维八钼酸盐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pdf
-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壳聚糖药物缓释模型.pdf
- 基于SG法制备SiO_2光纤预制棒干胶的研究.pdf
- 基于Y-环糊精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模拟物的构建及催化作用.pdf
- 基于{Er2}和{Cu2}单元构建的超分子网络.pdf
- 基于一个四羧酸配体构筑的具有(4,8)-连接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对小分子的检测试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