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史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法史课件概要

二、重要立法活动 (一)制定《宋刑统》 963年编成,全名《宋建隆详定刑统》,自编成后改动无多,稳定性极强 内容:沿袭《唐律疏议》,其律文和疏议是《唐律疏议》的翻版 体例:取法于《大中刑律统类》,共12篇,分213门,律后附唐中期到宋初的敕、令、格、式 地位:改汉唐以来法典体例,为明清时期律例合编体例的形成提供了前提 (二)编敕 敕:皇帝批准而由中书颁发的指示或命令,多针对特定之事或特定之区域发布 编敕:将零散驳杂的敕进行整理编纂使之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活动被称为编敕,经过整理编纂的敕也被称为编敕 敕律关系: 北宋前期,敕律并用,以律为主 神宗时期,以敕代律,以敕破律 (三)编例 条例:皇帝或中央政府发布的单行法律的汇编 断例:皇帝或中央司法机关审判案例的汇编 例必须经过编订才具有一定法律效力 例只是律的补充,只要律有规定就不许用例 (四)编“敕令格式”和“条法事类” 编“敕令格式”:将敕、令、格、式进行综合汇编,“各随其罪,厘入诸篇” 编“条法事类”:将敕、令、格、式以及条例、申明等“分门编类” 二者性质和内容相同,只是后者比前者的编纂体例更为合理 (五)制定“重法” 重法:针对盗贼犯罪制定的刑事特别法 重法之人:武装反抗封建国家的人 《窝藏重法》:惩治窝藏盗贼犯罪的特别法,同时划京师地区为重法地,在重法地烦盗贼罪者,加重处罚 《盗贼重法》:进一步扩大重法的适用地区,对重法之人的制裁没有地区限制,一经捕获,本人处死刑,家财没官,妻子编置千里之外 三、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法律制度 1、行政管理体制 2、职官管理制度 任用 科举:因宋朝重文轻武,故科举入仕的规模远大于唐朝 荐举:三省长官在京官幕僚及州县官吏中选择推荐 恩荫:皇族宗室和高官子弟、亲属可以此授官 考核:一年一考,以四善四最 、七事为标准 致仕:官吏年满七十须致仕,但实际上并未认真实施,从而加剧宋朝的冗官现象 (二)刑事法律制度 1、创立新的刑罚 凌迟:“杀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 刺配:将杖刑、墨刑和配役三刑同时施加于一人,原作代死之刑 折杖: 笞刑、杖刑——臀杖 徒刑——脊杖 流刑——脊杖并配役一年 加役流——脊杖二十并配役三年 管置:吊销户籍,强制迁移到指定地区接受当地官府改造,适用于重刑犯的亲属和因犯法而被除名、勒停的官吏 2、重典惩罚盗贼 《宋刑统》较《唐律疏议》加重了对盗贼的处罚 制定重惩盗贼的特别法 (三)民商经济法律制度 1、所有权制度:区分物主权与业主权 土地买卖与租佃 2、债权制度:较唐朝更完善 3、婚姻制度:多承唐制,但又有自身特点 不禁中表亲:不禁止出自同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姊妹间结婚 扩大义绝的适用 良贱不婚原则动摇 严禁边境地区民族间通婚 4、监护制度:建立孤儿检校制度,特设检校库管理孤儿财产 5、继承制度 唐朝: 租庸调制成为定制 丁男每年向国家缴纳粮食,称作租 缴纳其余实物,称作调 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每天以实物折抵,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 官僚贵族享有蠲免租庸调的特权 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 原则: 改“以丁身为本”为“以资产为宗”,以财产为主要征税对象 “量出以制入” 内容: 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 量出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 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钱,划分户等,是依据财产的多寡 地税按亩征收谷物 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 对不定居的商贾征税三十分之一 意义 舍人税地意味着封建官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没有土地而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就只交户税,不交地税,调和贫富负担不均 只要略有资产,就须纳税,极大地扩大了纳税面,大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将各种杂税合并到地税与户税中,简化了税制 (六)商业手工业制度 专卖制度 盐铁专卖: 肃宗时期,实行全官营 代宗时期,实行半官营,将重点放到缉私方面 酒专卖:对私酿、私卖酒者严惩不贷 市场管理制度:市场、物价、度量衡等 对外贸易制度 手工业制度:官办和民办 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中央司法机关 隋朝:原为大理寺、都官和御史台,开皇三年改都官为刑部 唐朝:沿袭隋制,中央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称为“三司” 大理寺:最高审判机关,审理中央百官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 刑部:最高司法行政机关,主管罪囚,对大理寺审判的案件和地方上报的徒以上案件有权复审 御史台: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大理寺及刑部的审判复核活动,也有权参与全国重大疑难案件的审判,贞观末年置东西二狱开始审理案件 三司推事: 对特别重大的案件,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对地方不便解京的重案,则由皇帝指派大理寺评事、刑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前往鞫审,称“小三司” 地方司法机关 隋朝:州刺史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