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生产技术解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发展无公害玉米的意义 1.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之王,是生产粮食和绿色无公害肉、蛋、奶等产品的基础; 2. 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发展无公害玉米不仅对提高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3. 发展无公害玉米,有利于冲破国际市场正在构筑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提高玉米的国际竞争力,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 4. 发展无公害玉米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需求; 5. 发展无公害玉米是提高玉米生产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玉米无公害生产发展趋势 1. 注重食品卫生品质、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的统一,重视改善玉米的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特别是改善玉米的食品卫生安全品质; 2. 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环境,提高玉米持续生产能力; 3. 大力发展玉米无公害生产和有机玉米生产; 4. 注重产量和品质的协调统一,重视生产效益,发展玉米清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同时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改善玉米的品质。 四、无公害玉米产品质量标准 (一)无公害籽用玉米商品品质要求 无公害玉米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2000标准的要求,并且必须按照绿色无公害玉米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生产,其商品质量要求应达到国家颁布实施的3个有关有关玉米的国家粮食标准GB1353-1999(食用玉米),GB/T17890-1999(饲料玉米),GB/T8613-1999(工业用玉米)中的一级等级。 (二)无公害籽用玉米卫生要求 无公害籽用玉米卫生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418-2000的规定。 五、无公害玉米种植生产操作技术规范 (一)无公害生产基地环境的优化选择 1. 适宜的地理位置条件:远离交通主干道,周边2千米内无污染源,大气环境质量、农田灌溉水质、农田土壤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适宜的生态条件:气候条件适宜,光照充足,无霜期足够长,积温足够多,适宜玉米生长,自然灾害较少发生,是玉米的主要生产地区; 3. 适宜的生产条件:土地集中,有必要的生产机械和设施。 (二)品种选择 应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抗逆的非转基因玉米品种,生育期适宜,耐旱、耐寒,肥料利用率高,最好选用能抗黄曲霉的品种。 (三)播种 1. 种子精选达到国家一级种子标准; 2. 种子尽量不包衣,包衣种子的拌药量要适当; 3. 播前精细整地,保证底墒充足; 4. 精量点播,一播全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5. 合理密植。 (四)水肥管理 在一般玉米栽培科学灌溉施肥原则基础上,强调灌溉水质、肥料符合国家标准,尽量少施或不使用化学肥料。 (五)病虫害防治 尽量使用抗病虫品种或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必要时可使用种衣剂拌种和药剂颗粒灌心防治,但用药应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规则。 (六)适时收获和晾晒 充分成熟时适时收获并晾晒,必要时可使用干燥设施,使籽粒水分尽快达到低于14%的标准。 (七)包装、贮存和运输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牢固、清洁、干燥、无不良气味、无破损和泄露;储存库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无鼠害、毒害和虫害;运输工具必须保证清洁、干燥、无毒无害,不得与有毒、有味及腐蚀品混合存放和混装运输。 玉米的收获与贮藏 一、玉米的收获 二、玉米的贮藏 一、玉米的收获 (一)玉米成熟期的形态特征 1、乳熟期 2、蜡熟期 3、完熟期 (二)适时收获 完熟期收获 二、玉米种子的贮藏方法 1 玉米种子的贮藏特性 玉米胚大,约占整个籽粒的1/5~1/3。 呼吸大 稳定性差容易引起种子堆发热 玉米脱粒中一般损伤率在15%左右 脂肪含量高 易氧化,胚部易受损 果穗有籽粒和穗轴构成,籽粒光滑透水性较差,水分主要从胚部和发芽口进去。 当相对湿度高于80%时,穗轴含水量大于籽粒,当相对湿度低于80%时,穗轴含水量低于籽粒。 2 玉米种子贮藏技术特点 2.1 果穗贮藏:占仓容量大,不便运输,通常用以干燥或短暂贮存,含水量17%以下。 2.2 籽粒贮藏:提高仓容量,便于管理,控制水分为13%才能安全越夏,而且种子不耐高温,在北方水分14%,种温不高于25℃。 3 玉米种子安全越冬贮藏管理技术 3.1 严格控制水分以防冻害; 14%以下种子方可越冬;19%-12℃~-18℃,仅8天就散失发芽力,当含水量为30%时,2天就散失发芽力。 3.2 加强种子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