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鼎湖山听泉;学 习目 标;
鼎湖山——岭南四大名山(鼎湖山、丹霞山、罗浮山、西樵山)之首。1956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山地林木葱笼,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
名字的由来,三种说法:① 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四时不涸而得名。② 后来,传说轩辕皇帝曾在山里铸鼎,遂改名为“鼎湖山”。③ 还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名鼎湖山。;水帘洞天;庆云寺;半山寺;蝴蝶谷;天鹅湖; 读准下列字的音:
肇庆(zhào) 泠泠línɡ 淙淙cónɡ
迸跳(bènɡ) 一泓(hónɡ)
佯装(yánɡ) 依偎(wēi)
了无(liǎo) 楹联 (yínɡ)
拾级(shè) 怅惘(chànɡwǎnɡ)
古刹(chà) 菩提(pú)
万籁俱寂(lài) 繁衍(yǎn)
汩汩(ɡǔ) 遐想(xiá) 污垢(ɡòu); 解释词义 拾级:逐步登阶 拾,同“涉” 盎然:充满活力的样子 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万籁俱寂:一点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寂静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
指对联。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一般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朗读课文:
1、请找出文中三个时间词。
2、请找出文中写听泉的句子及作者的心情变化。 ;(1)“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
(2) “进山方知……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3)“山泉作娇儿之态…陡觉轻快”
(4) “越往高处……嬉戏忘返的孩子。”
(5)“泉声浸着月光……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 ;;1、文中写到了哪些泉水?
2、作者在写泉水时用到了哪些动词?这样写你认为好吗?
;小溪——柔曼如提琴;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鼎湖山的风景十分美丽,课文中也涉及了很多。但文中主要是借山泉的美来表现山林的美,揭示从泉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你能说说作者感悟到了什么吗? ;作者把山泉看作鼎湖山的灵魂,是它滋养了一切,构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环境,因为有了山泉的缘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让人们奋起,更加热爱人生。历史生生不息,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作者笔下的鼎湖山的泉美丽无比,他是用哪些方法把它写得这么美呢?
;比喻;2、“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把钟声和泉声比喻为老人和小孩,形象的描绘出了钟声与泉声应和的声音。;联想拟人;听觉:
4、过了寒翠桥,…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循声而去,…已入山中
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清朗的泉声带给人的愉悦的心情,由泉声想象到山泉活泼的姿态,引人进入山中。;;
;这几段写景内容并没有偏离文章的中心,而是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1、为下文听泉的感悟蓄势
2、给作者的感受赋予时代特色。(从鼎湖山的变迁写出作者的独特感受);你最喜欢本文的哪一段?为什么?(从词语、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考虑)
;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鼎湖山作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生态环境优美,可写之景很多,作者却着重抓住“泉”来写,在表达方式上又以“听”组合材料,揭示了从泉水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历史生生不息,美感充满生机。;课堂练习:1.给下列词语注音。 楹联 怅惘 污垢 汩汩 菩提
万籁俱寂 泠泠淙淙 2.解释下列词语。 雀跃 汩汩 怅惘 万籁俱寂 3.背诵“那柔曼如提琴者……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4、文章材料的组合是以时间顺序为主,
还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这两种顺序的关系怎样?
5、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
;答案与提示: 4.本文是游记散文,人物在行动,自然是以空间转换的顺
序为主。从文章看,人物从哪里到哪里,说得很明白,而对
时间则写得比较含糊,只有“黄昏”“晚饭后”“入夜”不多的几处。 5.从题目看是“听”支配“泉”,但是从全文看,听是一
个过程,泉是本文的关键,全文是在颂泉,
而听只是认识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