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第五章.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隋唐的文教政策 隋(581—618)、唐(618—907)。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专制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隋代如同秦代一样,树立了又一次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规模,并且也是一个短命的皇朝,但隋代所创立的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对以后的朝代有重要影响,因此隋代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唐朝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形成了空前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建立了官学、私学并举的封建教育体系,科举制度日益完善,教育思想也有一些新的发展。 隋唐文教政策 兼容佛道 第二节 隋唐学校教育制度 一、隋代学校教育制度 隋朝的中央官学(国子寺 国子学 国子监) 国子祭酒(1):掌管监学训导之政令 主簿(1):掌印,训导学生与执行学规 录事(1):掌来往文书,收发记录 司业(1):作为祭酒的副手,通判监事 监丞(1):掌管日常行政事务 隋代中央设置的学校 国子寺及国子祭酒的设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政府机构和设置专门教育行政长官的开始,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教育已经发展到了能独立于其他部门的时代,这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书学和算学的创建也标志着我国古代专科学校的多样化。 二、唐代学校教育制度 ㈠唐代学制系统(“六学”、“二馆”) ㈡唐代学校行政管理制度 ⑴入学制度(束脩礼) ①束脩礼:初入学的学生均要向博士和助教交纳束脩,即使是皇太子和诸王也要来国子监交纳束脩。其目的是尊崇儒学和维护师道。 束脩多少由国家统一规定,视学校等级不同而有区别,如国子学和太学学生每人送绢三匹,四门学学生每人送绢二匹,律学、算学学生每人送绢一匹,地方的州县学生亦送绢两匹。此外,还须赠酒肉,分量不限。其礼分为五份,博士得其三,助教得其二,学生送礼时,还有一套隆重的仪式。 ②入学年龄:各级学校为14至19岁,年限为9年。 律学为18至25岁,年限6年 ⑵课程设置(教材《五经正义》) ⑶学校管理制度 ①管理人员 祭酒1人、司业2人、丞1人、主簿1人、录事1人。 ②具体制度 1、淘汰与留级制度 “国子不率教,移为太学﹔太学之不变者,移之四门﹔四门不变者,归本州之学﹔州学之不变者,复本役,终身不齿。” 2、制裁与解退制度 学生在校期间不得无故喧哗,若是打架斗殴、悖慢师长者,则要受到严厉制裁。 ⑷休假制度 ①常假 A.旬假:每10天休息1天。相当于周日。 B.田假:农历五月,放假15天,农忙时节。 C.授衣假:农历九月,放假15天,制备寒衣。 ②制假 A.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放假3天。 B.上元日:正月十五,放假3天。 C.寒食清明节:农历四月初四,放3~5天假。 D.佛祖降生日:1天 E.皇帝诞生日:1天 ⑸考试制度 ①旬试:旬假前一日进行。 ②月试:每月第三次旬试即月试。 ③季试: ④岁试:考核学生一年的学习情况。 ⑤毕业试:是一次模拟科举考试的考前练习,它是学生取得参加科举资格的毕业考试。 ㈢唐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⑴学校体系的形成 ⑵教育行政体制分级管理的确立 ⑶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制度及法规 ⑷专业教育的重视 ⑸学校教育与行政机构及事务部门的结合 第三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 二、论人性与教育的作用 ㈠性三品 “兴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 “性也者,与生俱生者也。情也者,接与物而生者也。” 性的具体内容:仁、义、礼、智、信。 情的具体内容:喜、怒、哀、俱、爱、恶、欲 ㈡教育的目的——“学所以为道” 要求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的仁义道德,以便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对付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在他看来,佛老之道所追求的是个人宗教修养的出世原则,向往的是“空”、“无”的彼岸世界。而韩愈主张的道,则是一个现实世界,追寻的是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原则。因而他力排佛老,弘扬儒家的仁义之道,教育目的也就在于使人体道、悟道、行道。 ㈢教育的作用 ①人性是决定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作用在于去掉情欲,使天性得到发展,而对于不同的人性,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②教育只能在已定的人性品味内发生作用,因此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既没必要也不可能普及教育。说到底,只有中品以上者才能接受教育。 ③人性决定了教育的主要内容。人性本身包括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容,教育就是要把这些道德内容发扬开来。他认为进行儒家“道”的教育,可使人们先天的仁义道德得到发展。 三、教师观 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㈠教师的任务(关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①传道:传儒家道统,传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