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心理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 韦耀阳 解读心理密码, 透析深度问题的 “玄机妙法” ——图画心理分析 投射测验 (一)投射技术概述 投射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由Sigmund. Freud创始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格结构的无意识范畴,认为个人无法凭其意识说明自己,必须借助某种无确定意义(非结构化)的刺激情境为引导(引导的方法有多种,暗示也是一种),使个体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要求、动机冲突等泄露出来,或者说是不自觉地投射出来。 投射技术(projective technique)是人格测量中的一种常见方法.该名词由富兰克(L.Frank)首先明确提出(1939),不过在此之前已经产生了利用投射技术原理编制的投射测验,如1921年的罗夏测验。 投射测验是指以没有结构性的测题,引起被试者的反应,藉以考察其所投射的人特征,这种测验称为投射测验。在投射测验中,对被试提供模糊而不确定的测验刺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起被试的幻想,让他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念或愿望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来 [ Frank,1939])。 (二) 投射测验的分类 让被试说出某种刺激(如单字、墨迹)所引起的联想,如荣格的文字联想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 要被试根据他所看到的图画编造一套含有过去、现在、将来等发展过程的故事?。 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故事或辩论材料等,让被试自由补充,使之完成,如语句完成测验:小时侯,我—;吃饭的时候—;我讨厌的—? 使受测者利用某种媒介(如绘画、游戏、心理剧等)自由表露他的心理状态,如画人、画树测验。 主角 - Harry 名字 Harry 年龄 十岁 年级 小学五年級 喜好 绘画 . 英文 不太好动 背景 家庭背景 父亲–西医 母亲–中医 妹妹–就读三年班 父母照顾非常周到 工作不太忙碌 与父母之相处 妈妈相当溺爱, 保护, 迁就儿子 学校表現 非常听老师话 不太多朋友 不懂照顾自己 童真.思想简单 屋 樹 人 主角 - Tommy 背景 背景 与父母之相处 父亲-Tommy较尊重父亲,关系良好 母亲-对Tommy多批评,少赞赏,有时会大声责骂,Tommy有时会反驳 母亲,但仍算服从 学校表现 有几位较好的同学 算听老师话,但会“欺负”有的老师 渴望替老师服务 有时会打扰好欺负的同学 学业成绩尚可 屋 树 人 一、绘画治疗的发展史 绘画描绘了属于孩子自己的想法、感觉、情绪。然而大多数的孩子较自然且自发地运用动作,与非语言的来表达自己,且非常喜欢画人物,似乎在其图画中蕴涵着许多特殊或有意义的含意。 二十世纪初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Freud,S.1965)以意象(image)和心像(mental image),来探讨病患潜意识的问题和藉以解析梦的寓意,同时佛氏的学生荣格(Carl Jung)亦使用曼陀萝〈Mandala〉在心理治疗活动,鼓励病患藉着绘画的过程来将其内心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 何谓曼陀萝? 曼陀萝〈Mandala〉是象征着一种秩序、个体的宇宙和一种自我内在的秩序,整个过程藉着被治疗者所使用的颜色来进行分析评估。佛洛伊德和荣格两者特别强调潜意识和象征化作用〈symbolization〉的理念。曼陀罗,梵文单词,指神奇圆圈之意,是一种富有象征性的圆与方的形式。在希腊神话与印度瑜伽术中,这个神圣的几何绘画图形是用来静思打坐的工具。在荣格的无意识原型理论中,这个圆圈则象征着做为心理整体的「自性」,是一种朝着创生新性格而发展的过程。 在1926年古得那伏?佛洛伦斯出版了「运用画来评估智力」〈Measurement of Intelligence by Drawing〉。他的方式是请小孩子画出一个人物画〈D-A-P, Drawing a Person〉,而依据其所画出『像人』的人物画之结构部分,如头、手、身体、脚、手指等来计算分数,已评估其智力。如画头部或画好像似头部就给一分,有画脚或是画两条拟似脚的则给一分,被认为是画了手胳子、衣服上的钮扣、鞋子等而逐次累积分数以评分。 两位杰出艺术治疗家的理念对近代的艺术治疗有相当的影响力,以1930年代,诺柏格?玛格莉特〈Magaret Naumburg〉强调分析〈analysis〉和动力〈dynamic〉的心理治疗倾向,以鼓励病患自发性的绘画且加以自由联想与解析,因此在一对一的治疗关係中,藉着艺术的型式来进行心理分析阐释〈Arnheim,1974;Naumburg,1958,1966;Wadeson,1980〉。 巴克〈Buck,R. C.,1948〉和哈莫〈Hammer,1967,1969〉介绍他们的学说--「房子-树-人」〈House-Tree-Person〉。绘画中有关个体发展和投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