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企划方案]建党90周年晚会策划:追寻红色记.docVIP

[企划方案]建党90周年晚会策划:追寻红色记.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划方案]建党90周年晚会策划:追寻红色记

建党90周年晚会策划:追寻红色记 建党90周年晚会策划:追寻红色记 【主持人】:“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秋风寒……”每当人们耳边想起《十送红军》熟悉的旋律时,都会想起江西的井冈山,以及那段充满激情的革命岁月。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 【重温入党誓词同期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革命圣地井冈山,每天都接纳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人们,踏访革命老区,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记忆;茨坪毛泽东旧居、黄洋界保卫战遗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井伟人旧居群、朱德挑粮歇脚处,小井红军医院等地更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从1927年红色的铁流融汇到井冈山之后,井冈山的生命力得到了焕发,“星星之火”在这里燃成燎原之势。 【现场出镜】 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巧妙的结合起来,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 没有亲身经历,却有切身感受。只要看过电视剧《井冈山》的人们都知道,当时的红军不仅要打退敌人三番五次的“会剿”,保存火种,还要面临物质上的严重匮乏。然而,正是一种信仰引领着大家打赢一次又一次胜仗。 【导游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 接电视剧《井冈山》里的毛主席和群众在一起的镜头,配“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歌曲”…… 【现场出镜】 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得朱毛挑粮的故事,那么我现在走的山路就是当年他们挑粮上山的小路,我现在走起来都有点吃力,可想而知当年,他们是怎样的艰苦。 井冈山素有“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之称,因此在井冈山斗争的那些日子里,挑谷上坳成了部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而这条见证当时挑粮艰辛的小路后来被写进了语文课本里,越来越多的人由此认识了这条朱毛挑粮小路,也了解了朱德扁担的故事。 “小井医院”是中国红军的第一所医院,在这里我们发现药铺的展示柜里竟然全是草药。 【现场出镜】 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小井医院一直是缺医少药,那么医护人员也想尽办法,就地取材,从山下采摘一些中草药来医治伤员。 在那些困难时期,我们平时用来调味的食盐也成了伤口消炎的药品。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然而在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上,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许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故事里的人物依然是那么的鲜活。 【现场出镜】 当时有一位叫张子清的师长,他受伤住院以后,同志们经常会带一些食盐来看望他,而他将这些食盐都保存了下来,并且献给了小井医院,很多伤员因为他献出的食盐而得到了救治,而他自己身上的伤却没有做好消毒处理,最后因为伤口复发而牺牲在小井医院。 当年,和毛泽东一起来到井冈山的还有很多像张子清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满怀理想来到井冈山,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战斗中,很多人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928年12月,国民党军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1929年1月,井冈山形势危急,130多名小井医院的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全部落入敌人手中。 【现场出镜】 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之后,这130人当中竟没有一个人透露红军主力撤退的方向,之后被敌军残暴杀害。这里是130名重伤员长眠的地方,而在这些人当中,为我们留下姓名的只有二十几人。 据了解,为取得革命的胜利,井冈山地区共有四万八千多人牺牲了生命,其中留下姓名的只有一万五千多人。 他叫刘运平,是井冈山笔架山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作为红军的后代,他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外祖父的故事。 【红军后代 刘运平】 外祖父在井冈山这边是一个侦察兵,在一次侦察任务的时候牺牲了。家里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费了很大的周折才把遗体弄回家里安葬。 解放之后,刘运平外祖父的遗体就被集中安葬在井冈山革命烈士墓中,而关于外祖父,关于那些战争故事却在刘运平脑海中扎下了根,并深刻影响着他的工作和生活。 【红军后代 刘运平】 从小都有接触这个故事,他们一边讲,我们就一边想那个时候的生活,那时候的斗争,然后从小到现在都是这样的,我认为对我自己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坚持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就是不管是目前的工作、生活,都是以这个思想指导自己,遇到很多困难的话,就想起了他们以前的那种生活,这边的什么我也都迎刃而解了。 【现场出镜】 一段段经历,一个个故事,为我们诠释了井冈山精神,今天虽然革命的时代已经远走,但是这种精神依然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 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造就中国革命的同时,也为我们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