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余江车岭山地区金矿化特征与找矿前景探析
江西余江车岭山地区金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摘 要:江西余江车岭山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带南缘,东乡-金溪火山盆地东南缘,东西向萍乡―广丰深断裂与北北东向鹰潭―安远深断裂的交汇锐角区内,次级断裂发育。区内金矿化体均产于北北东、北北西向断裂硅化带中;化探组合异常均位于周潭群曾家岩组地层,走向与构造破碎带走向吻合程度高。火山活动和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成矿物质;构造破碎带即为成矿溶液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为矿质交代充填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矿区成矿主要为热液成矿作用,具有较大的金找矿前景
关键词:余江车岭山;金矿化;找矿前景
笔者通过“江西省余江县车岭山金多金属矿调查评价” 项目①,结合前人地质工作成果以及我们对江西省余江县车岭山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矿化体特征的初步认识,总结探讨了该区金矿化特征,从而为该区找矿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
车岭山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带南缘,信江凹陷中段东乡-金溪火山盆地东南缘,东西向萍乡―广丰深断裂与北北东向鹰潭―安远深断裂的交汇锐角区内[1],属钦杭成矿带之东乡―永平铜铅锌银金成矿亚带。区域地层有中-晚元古海相沉积-变质岩曾家岩组、流桥岩组;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如意亭组、周家源组、花草尖组、虎岩组、鹅湖岭组、石溪组;中生代断(坳)陷盆地陆相沉积岩茅店组、南雄组、河口组及第四系。工作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南华活动带的结合部位,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比较强烈,构造特点上表现加里东期韧性变形,形成“S”型展布的基底构造格架,加里东期之后以块体升降、浅层次伸展、滑脱为特征,形成中生代陆内盆地和脆性断裂,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加里东期斜长花岗岩和燕山晚期的花岗斑岩(图1)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出露有晚―中元古界周潭群曾家岩组(Pt2-3Zhze)浅变质岩系、侏罗系如意亭组、梧溪段火山碎屑岩和第四系。其中,周潭群变质岩系分布广泛,是本区主要的赋矿层位(图2)
2.2 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整体呈帚状由南向北散开,以脆性为主,表现形式以硅化带和构造角砾岩带为主,按走向共划分为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三组
北东向硅化构造带分布于矿区中东部,断裂规模大,延伸达数百米至数千米,宽数米至数十米,断面光滑,切割地层,总体倾向北西,局部扭曲倾向南东,倾角60°~85°。带内岩石为构造角砾岩和硅化带,岩石极其坚硬,金属硫化物极其发育,具有一定的金铅锌矿化。其中,F5断裂是区内规模最大、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北东向断裂,Ⅰ号金矿化体即赋存其中,是本区最主要的容矿构造
近南北向断裂位于矿区中西部,规模略小于北东向硅化带,断续延伸,出露宽约数米,总体产状85°∠60°~65°,多表现为硅化构造角砾岩,局部具有铅锌矿化,F2是南北向硅化带的主体
北西向断裂主要分布于北东角和南东端,以F6为主,被F5硅化带切割错断为东西两段,断距约240m。地表出露长900m,宽2~10m,总体倾向南西,西段局部倾向北东,倾角60°~85°。带内岩石东段为硅化构造角砾岩,黄铁矿较发育,地质特征与F5硅化带相似,局部具有弱金矿化;西段则以构造角砾岩为主,与F5交汇部位金矿化明显增强
2.3 岩浆岩
矿区地处岩前破火山口西缘,未见岩浆岩出露
2.4 变质岩
区内变质岩以片岩、变粒岩等面型区域变质岩为主,少量线性展布的糜棱岩
糜棱岩地表沿硅化带有少量分布,对断裂构造带具有指示意义,具糜棱结构,流状构造,矿物组成石英含量约40%,白云母约5%,长石约15%,粒径0.1-5mm,重结晶颗粒占5-50%不等,岩石可见由石英组成的碎斑,粒径5-3mm为主,压扁拉长明显,波状消光显著,有的出现亚颗粒和变形纹,与石英碎斑构成典型的核幔构造,白云母弯曲,片状或膝折变形
2.5 围岩蚀变
区内围岩蚀变十分发育,主要分在构造破碎带内,有黄铁矿化、黑云母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硅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其中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黄铁矿化:广泛发育于矿石、破碎带中,主要以细粒、微细粒集合体的形式赋存于破碎带、石英脉及长英质脉体中,部分晶型较好,可见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部分呈粉末状产出,黄铁矿常与金矿物共生
硅化:表现为挤压破碎带中构造岩及其旁侧围岩的硅质增生,岩石呈致密块状,一般情况下,硅化程度越高,含金性越好
绢云母化:主要分布破碎带两侧围岩中,岩石多呈灰白色,伴有绢云母化往往金矿化较强
2.6 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区内共圈出测区东北部的①号Au-As-Sb-W组合异常、东南部地区的②号Au-As-Sb-W组合异常和中部地区的③号Au-W组合异常(图3)
组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