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必修2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启示 1、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2、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认识国情、尊重规律,实事求是 3、注意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中的积极因素,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冒进,也不保守 5、必须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矛盾,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6、必须不断加强执政的共产党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7、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8、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953~1964) 2.主要措施 工业: ①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利; ②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改革结果:失败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953~1964) ▲失败根源:未能科学认识斯大林体制弊端,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束缚 ▲经济:对斯大林模式体制小修小补 ▲政治:在破除对斯大林迷信的同时,造成思想混乱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953~1964) 4.评价: 材料33: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俄国史》 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964~1982)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 ②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1、内容 工业方面: 企业管理方面: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2.结果: ①前期:取得一些成果,军事、综合国力增强, 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②后期:经济发展放缓,进入停滞(1975)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964~1982) 政治 经济 问 题 内容 1.内容:经济和政治领域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改革的重点。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指导,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多元化。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激化矛盾 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 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985—1991年) 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形势继续恶化 2.结果: ③因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②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方向(实质),加剧政动局荡和形势恶化 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985—1991年) 不 同 点 相 同 点 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 改革 赫鲁晓夫 改革 思考1、比较 目的 具体 内容 结果 都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都在工农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整 都以失败而告终 内容 经济 成效 失败 原因 重点在农业 重点在 工业 从所有制改革和发展 商品经济入手 取得一定的成效 未见成效转而 进行政治改革 未改变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 虽然指导思想是从根本上 变革经济体制,但因具体 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4.戈尔巴乔夫改革虽彻底打破旧框架,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导致改革失败和苏联解体 四、对苏联改革的认识: 1.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2.但其改革成效甚微,主要因为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3.由于苏联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一系列的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材料34: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的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仅1979年入侵阿富汗,每年就要花掉几十亿卢布,还使得苏联的国际形象大大受损。 材料35: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了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耗费大量建设资金 民族问题严重 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 材料36: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人员的占85% 材料37: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5位下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