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材料

关于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材料 《人民日报》(1 9 9 7 1 0 2 1 四版)殷红 在云南保山,杨善洲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曾担任过8 年保山地委书记,离休之后没有按组织的安排迁居省城安享清福,而是回到贫困的家乡,带领一帮年轻人,九年如一日,在荒无人烟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2.5 万多亩。 看起来,杨善洲像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背微驼,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戴蓝帽子,穿蓝布中山装。7 0 岁的老人,笑起来很天真的样子。这位农民的儿子,当过7 年石匠。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77 年出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身居领导岗位多年,淳朴的本色一点未改。有一次,他自己下乡,戴着草帽,穿着草鞋,找到乡政府,打听乡领导在哪里。乡秘书以为是一位老农,随便打发他说领导不在。杨善洲不着急,不气恼,自己进村转悠,了解了许多听汇报时听不到的真实情况。 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期间,家眷一个也不带进城,妻子一直生活在乡下,他自己在机关宿舍里只住一间屋子,三餐吃食堂。谈起往事,杨善洲说: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保山的干部说,老书记在任期间,两袖清风。 1988年,杨善洲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他决定回乡去绿化荒山:家乡的林子前些年就快砍光了,水土流失,这样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怎么过? 杨善洲回乡植树造林的决定,使很多人不理解。他妻子也不赞成:那么大年纪了,树长成材你怕见不到了。在家里动动嘴吧。杨善洲不为所动:退下来不做件实事,日子一定难熬。 施甸县的干部群众听说老书记要回乡植树造林,非常高兴。县里决定组建施甸大亮山林场,将姚关、酒房和旧城三个乡的8 万亩荒山和杂木林划归林场。云南省林业厅闻讯拨款5 0 万元以示支持,省财政厅给了50 万元作为流动资金。 1988年6月,杨善洲带着3 0 多名林场职工进驻大亮山,清理荒山,育苗,打塘,修林区简易公路,架高压电线路。第二年,他又发动六七百名农民上山植树。满山都是人,那个轰轰烈烈哟!杨善洲谈起当年的情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大亮山植树9 年,施甸县林业局每月补贴杨善洲70 元生活费。这点钱还不够他的伙食费。杨善洲和林场工人一起,大部分时间没肉吃,咸菜倒是腌了一二十缸。2.5 万亩挺拔的华山松慢慢长高了,杨善洲的头发也都变白了。松树从栽种到成熟起码要2 0 年。杨善洲相信他能看到一些松树长成材。 清晨6 时,山岚弥漫的时候,杨善洲又上山了。他在林子里仔细查看,修剪树枝,检查病虫害,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照顾着林子。望着满山的绿色,人们说:老书记,您真的可以歇一歇了。他却指着更远的山坡说:还有3 万亩荒山呢!再造3 万亩人工林,我的愿望就实现了! 杨善洲:献给家乡满山绿 消灭了宜林荒山,大亮山全都绿了,大森林一天天长高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到山间的竹叶帽书记,如今的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顾问像当地农民一样,雨季里总是头戴一顶乡间编织的竹叶帽 他退休15年矢志不移造林绿化大亮山 撩开一帘夏日的细雨,云南西部施甸县大亮山丛林在雨雾中飘现,绿得深深浅浅。记者在大亮山下见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如今他是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顾问,人称竹叶帽书记。因为他像当地农民一样,雨季里总是头戴一顶乡间编织的竹叶帽。 我们紧紧握手的时候,杨善洲说:我当年定下的目标实现了! 地委书记退休上山造林去 退休后的第三天,杨善洲回到家乡施甸县姚关乡,在荒草茫茫的大亮山上组建国社联营林场,吃住都在山上,度过了近15个春秋。当年挥手道别时,他的头发都是黑的;如今却满头飘雪,手里添了一根拐杖,而大森林则一天天地长高了 1988年3月,时年61岁的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省委书记和省委组织部长先后和他谈话,告诉他,可以搬到省城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告诉省委书记:退休以后干什么,我早就想好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森林,种树扶贫。 退休后的第三天,杨善洲回到家乡施甸县姚关乡,在荒草茫茫的大亮山上组建国社联营林场,吃住都在山上。地委书记退休回乡造林惊动了滇西南,那年初秋,我也千里迢迢赶去,爬上大亮山,和杨善洲同吃同住,亲眼目睹他带领七八条汉子在荒山上挥汗种树。那时,窝棚附近山头上栽下的小树苗高不过膝盖。杨善洲送我下山时相约:再过你来看看,那时候,整个大亮山都绿了! 从此一别将近15年。这些年,杨善洲都是在大亮山度过的。当年挥手道别时,他的头发都是黑的,如今杨善洲76岁,满头飘雪,手里添了一根拐杖。他对我说:当年你住的那个山上,树木已经四五米高了,林子密得进不去人了! 杨善洲一手创建的林场现有职工35人,发展成施甸县最大的林场。他们造林5.5万亩,现在成林3万亩,幼树也长得郁郁葱葱。杨善洲种树种到第十年,在大亮山消灭了宜林荒山,整个施甸全县都消灭了宜林荒山。大山里的瓦窑村等村民看到林场干得好,自愿将他们拥有的山林入股。如今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