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影响开发技术剖析
低影响开发技术
一、低影响开发(LID)概念
低影响开发(LID)是一种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马里兰州开始实施。低影响开发主要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利用等措施来维持开发前原有水文条件,控制径流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开发区域可持续水循环。与国外相比,低影响开发技术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少,但已列入国家“十二五”水专项重大课题进行研究。
二、LID核心理念
1、以生态系统为根基,让城市与大自然共生
城市源于自然、依赖自然,又在不断地改造自然、设计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必须有新型的动态平衡,才能可持续发展。让城市建设滞后尽可能地少影响原有自然环境的地表径流模式,正式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2、从暴雨径流源头开始管理
暴雨管理理念从原始的自然河沟排水、地下合流制管网排水、雨污分流制排水、快速消减洪峰流量到如今的生态化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地影响开发模式将雨水管理的起始点提前到径流源头,先模拟蒸发、过滤、渗透、贮留等自然的雨水传输路径和水文情势,再进入收集管道,具有双重调节的功能。
3、强调尊重和利用本地自然特性
减少对开发区域的扰动是实现城市与自然互惠共生的基础。同时,低影响开发模式在具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需要结合本区域土地利用、水文地理、土壤类型、气候、降雨类型等一系列的因素,是一种“on site”的结构性设计技术。
三、LID原则
低影响开发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以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土地开发规划的综合框架:首先要考虑地区和流域范围的环境,明确项目目标和指标要求;其次在流域(或次流域)和邻里尺度范围内寻找雨水管理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明确和保护环境敏感型的场地资源。
(2)专注于控制雨水径流:通过更新场地设计策略和可渗透铺装的使用来最小化不可渗透铺装的面积;将绿色屋顶和雨水收集系统综合到建筑设计中;将屋顶雨水引入等可渗透区域;保护现有树木和景观以保证更大面积的冠幅。
(3)从源头进行雨水控制管理:采用分散式的地块处理和雨水引流措施作为雨水管理主要方法的一部分;减小排水坡度,延长径流路径以及使径流面积最大化;通过开放式的排水来维持自然的径流路线。
(4)创造多功能的景观:将雨水管理设施综合到其他发展因素中以保护可开发的土地;使用可以净化水质,减弱径流峰值,促进渗透和提供水保护效益的设施;通过景观设计减少雨水径流和城市热岛效应并提升场地美学价值。
(5)教育与维护:在城市公共区域,提供充足的培训和资金来进行雨水管理技术措施的实践与维护,并教导人们如何将雨水管理技术措施应用于私有场地区域;达成合法的协议来保障长期实施与维护。
四、LID工程技术
4.1 下凹式绿地
绿地平均高程低于周围地面10厘米至20厘米的绿地称为下凹式绿地,这样的绿地可以保证周围硬质地面的雨水径流进入绿地中,入渗之后进入下一步的处理设施或直接接入雨水管网中。它可以起到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作用,广义上主要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它的适用范围广、造价和维护费用均较低,且形式多样,是最常见的LID技术之一。
4.2 透水铺装
通过使用具有透水特性的新型材料对地面进行铺装,如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嵌草砖、特殊的还有园林中常用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这也是最常见的LID技术之一。
在公园、河流两侧、人行道等承载量较小的道路上可以采用透水铺装,以增大地表的透水性,减小径流量。由此也可看出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强度不够,在车流量较大的地段不适合使用,新型透水材料的研发工作也将是今后的热点之一吧。
4.3 绿色屋顶
顾名思义,在屋顶上种植绿化,它可有效降低屋面雨水的径流总量,并且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径流污染的负荷。不过屋顶绿化对屋顶的要求条件较多,如屋顶载荷、防水条件、坡度等。
4.4 生物滞留设施
通过土壤的过滤和植物的根部吸附、吸收,以及微生物系统等作用去除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根据位置的不同起了不同的名字,有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一般道路中间绿化带、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间绿化带以及行道树经过一定的改造都可以作为生物滞留设施的。
4.5 雨水湿地
利用物理(沉淀)、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对雨水进行处理,相当于一个集一二级处理于一身的微型污水处理厂。设计中除了考虑正常的雨水处理外,要注意设计暴雨的调蓄功能。雨水湿地在绿地和滨水区会比较常见,若是建于河边,可在岸边建设生态走廊,设置跌水设施,也不失为一道景观。
4.6 蓄水池
显而易见,这个池子就是用来蓄积雨水的,同时在暴雨期间也可以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在用地紧张的今天,大多数城市高楼下都会设置地下的封闭式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