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的概念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教育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的概念和定义。 2.理解各种教育要素的概念、地位和作用,特别要理解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 3.理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含义、特点、作用和形式等。 4.了解中西文化背景下“教育”的主要异同。 5.了解教育形态的分类及由此所划分出的教育形态的含义。 6.初步掌握分析和认识教育问题的方法 一、什么是教育 (一)从词源学上看 在我国最早的甲骨文中,“教”字的甲骨文为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仰不愧于天,附不怍于人一乐也,父母双全,兄弟无故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二)中外教育史上的一些教育家、思想家对教育的解说看 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里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中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里,是这样说的:“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荀子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法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棱认为:“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能力。”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塔洛齐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则说:“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从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看: 英语为“education”, 法语为“éducation”, 意大利语为“educaziōne”, 德语为“erziehung” 这些词汇,均从拉丁文动词“educēre”(意为“养育”、“培养”)的名词形式“educare”派生、演化而来。“educēre”中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ēre”的意思是“引导”,因此,“educēre”的意思就是“引出”——引出人身体上潜在的素质和能力。 中西在“教育”概念上的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无视儿童或学生的地位和作用,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却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儿童或学生的天性的基础之上。 我们要承认人的内存价值,人的内存发展的可能性,每个人各自与众不同的个性是维系社会次序的保障。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一个人更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自下而上价值和人身尊严,从而更正确的在社会中进行自我定位,发现适合自己个性发挥的社会角色,这也是教育最根本的职责所在。 以上关于什么是教育的这些说法,我们概括一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A 教育就是发展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尽心上》) B 教育就是适应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提出“性伪之分”,即天赋与人为的区别。 他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恶》) 什么是“不可学、不可事”的与生俱来的本性呢?荀子回答,那就是“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荣辱》),以及“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等属于生理机能和生理需要的自然本能。 C 教育既是发展的,又是适应的 夸美纽斯说过:“只有受过合适教育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养子不教如养牛” 中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里也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国内的一种定义 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或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国际教育标准分类》(1976)中的定义 本标准分类所指的‘教育’不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是认为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 关于这一定义,还有如下说明: 第一,它把“培训”包括在内,而不包括那些不是为学习而进行的传授活动,或是没有目标、没有一定模式和顺序的传授活动。 第二,它既适用于正规教育,也适用于非正规教育。 第三,它适用于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