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知道的10个科学定律.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应该知道的10个科学定律 科学家们拥有很多手段可以用来描述自然和宇宙的运作过程。他们常常会首先诉诸定律和理论。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科学定律往往可以用简单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比如E = mc2;这是基于经验数据得出的特殊表达式,通常只适用于特定的条件。例如,在上述方程中,c表示光速。 而科学理论则常常试图在对特定现象进行观察和证据收集后再加以总结。一般情况下——尽管并非总是如此——理论能从宏观角度揭示自然过程,并能够对此加以验证。人们往往无法用一个精简的表达式或方程来描述科学理论,但是它确实可以解释一些基本的自然现象。 不管是理论还是定律,都得靠基本的科学方法验证得出,例如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搜集(或搜集不到)经验证据,而后得到结论。最后,如果该实验结果将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定律或理论的奠基石,那么其他科学家也必须能够再现该结果。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0个你可能想再次重温的科学定律或理论,即便你可能也没那么常摆弄扫描电镜。从大爆炸理论开始,到宇宙基本定律和进化论,最后,我们会遇到一些令人头痛的现象,然后探讨一下量子物理学。 10. 宇宙大爆炸理论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科学定理,那就不该错过这个解释宇宙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基于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乔治·勒梅特(Georges Lemaitre) 以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等人的研究,其假定宇宙起源于14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起初,宇宙被局限在一个奇点中,其中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物质。自那时起,宇宙一直在向外膨胀扩张,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1965年,阿尔诺·彭齐亚斯( Arno Penzias)和罗伯特· 威尔森(Robert Wilson)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其后,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认可。两位天文学家借助射电望远镜检测到宇宙噪声,也叫辐射干扰,并发现它们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弥散。他们与普林斯顿的科学家罗伯特·迪克(Robert Dicke)一起合作,共同证实了迪克的假说,即微波辐射是最初宇宙大爆炸的残余,它们充满了整个宇宙中,并可通过仪器检测出来。 9. 哈勃宇宙膨胀定律 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埃德温·哈勃。繁荣的20世纪20年代飞啸而过后,美国陷入了经济大萧条,与此同时,哈勃则开创了天文学研究的新纪元,他不仅证明了除了银河系以外还存在着其他星系,还发现了这些星系都在远离我们,他把这种运动称作退行(Recession)。 为了计算星系运动速率,哈勃提出宇宙膨胀定律假设,亦称哈勃定律(Hubble’s law),其方程为Vf = H0×D。其中,Vf(Velocity)代表星系退行速率;H0为哈勃常数,或称宇宙膨胀率;D(Distance)代表参考星系相对于银河系的距离。 一直以来,哈勃常数都没有一个稳定的值,但是目前公认的哈勃常数为70公里每秒每百万秒差距,百万秒差距是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对我们而言,这项理论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不过,哈勃定律为我们计算一个星系相对于银河系的速率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哈勃定律证实了宇宙中包含很多星系,而这些星系运动可以追溯至宇宙大爆炸时期。 8.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数百年来,科学家和宗教领袖一直就行星的运行轨道争论不休,特别是行星是否围绕太阳运行这一问题。16世纪,哥白尼(Copernicus)提出了极具争议的日心说,认为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而非地球。在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及他人成果的基础上,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建立了行星运动的科学基础。 17世纪初提出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指出行星绕着太阳运转。开普勒第一定律,又称轨道定律,该定律认为行星在一个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开普勒第二定律,又称面积定律,认为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换言之,如果你要测量30天内地球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那么不管当测量时地球位于轨道何处,测量出的面积都是相同的。 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周期定律,清楚地表明了行星轨道周期与其距离太阳远近间的关系。正因为有了这条定律,我们才能得知例如金星这样离日相对较近的行星的公转周期要短于离日较远的行星,例如海王星。 7. 万有引力定律 或许如今我们已对此习以为常,然而300多年前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爵士提出的观点在当时颇具颠覆意义,他表示任意两物体,无论质量如何,彼此之间具有引力。这条定律可由一个等式表示,许多中学生在物理课上都会学到。等式如下: F = G × [(m1m2)/r2] 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单位为牛顿。m1和m2表示两个物体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