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薪酬模式的优缺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种薪酬模式的优缺点 薪酬设计是薪酬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它对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企业中的薪酬制度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本文在总结部分相关专家、学者论述的基础上,把各种薪酬制度归纳为五中基本模式和三种组合模式,并对各种薪酬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企业薪酬设计提供参考。 一、工资、薪酬的定义及区别 工资从形式上看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国际劳工组织《1949年保护工资公约》中将工资定义为:“‘工资’一词系指不论名称或计算方式如何,由一位雇主对一位受雇者,为其已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和将要提供的服务,可以以货币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佣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入。”[1] 工资和薪酬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实际上薪酬的内容更为广泛,正如美国薪酬管理专家约瑟夫·J·马尔托奇奥把薪酬(compensation)定义为:雇员因完成工作而得到的内在和外在奖励。内在薪酬是员工由于完成工作而形成的心里形式,外在薪酬则包括货币薪酬和非货币薪酬。可以看出,薪酬不仅包括工资,即货币性的一面,还包括雇佣单位提供的福利、服务等非货币性收入和员工因为工作而得到的心里满足感。在现代薪酬制度中,后者的作用和地位正在不断提升。在我国,习惯上把工资等同于薪酬,对薪酬与工资不加严格区分。[2] 二、薪酬设计的基本模式 目前常用的薪酬设计基本模式有岗位工资制、能力/技能工资制、绩效工资制、市场工资制、年功序列工资制。 (一)、岗位工资制 岗位工资制是以岗位的价值作为支付工资的基础和依据,在岗位价值基础上构建的支付薪酬的方法和依据,即在确定员工的基本工资时,首先对岗位本身的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然后再根据评价结果赋予承担这一岗位工作的人与该岗位价值相当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制的设计思想是:员工处于什么样的职位就承担什么样的工作,并获取与该工作相符的薪酬。其特点是对岗不对人,因为对于员工而言,岗位更为客观、稳定。[3]岗位工资模式比较适合职能管理类岗位,对这些岗位上的任职者要求有效地履行其职能职责是最重要的,岗位的价值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现代岗位工资制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工资差别理论”。他认为,造成现实中不同职业和工人之间工资差别的主要原因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各种不同的职业的劳动者的心理、学习成本、安全程度、责任程度和职业风险等五个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性质的职业的工资差别。对那些使劳动者不愉快、学习成本高、不安全有风险、责任重大、失败率高的职业,应付给高工资,反之,付给低工资。第二类是由于政府的工资政策影响了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导致的工资差别。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职业需要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量的付出不同,劳动报酬当然应该有差异。[4] 岗位工资制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一是岗位评价,运用科学的量化评估系统对岗位价值进行评价;二是员工能力要与岗位要求基本匹配,如果不胜任的员工在某一个岗位上,也拿同样的岗位工资,对其他人来说就是不公平的,如果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得不到提升,对他来说,基于现岗的工资水平对他来说就太低了,也是不公平的。1950年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了岗位评价的四项要素——劳动条件、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技能(简称“日内瓦协定”),此后这项原则成为国际通用的岗位评价原则,此四项要素己成为岗位工资的基本付酬因素。 优点和不足:岗位工资制的优点一是使员工获得与其承担的工作相应的薪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岗同酬;二是基本上只考虑岗位本身的因素,很少考虑人的因素,有利于按照职位系列进行薪酬管理,操作比较简单易行;三是工作与薪酬的关系清晰,稳定性强,有利于成本控制。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薪酬和晋升直接挂钩,因此当员工晋升无望时,也就没有机会获得较大幅度的加薪,因此工作积极性会受挫,甚至出现消极怠工或离职的现象;二是由于岗位的稳定性较强,因而员工薪酬也就相对稳定,不利于企业对于多变的外部环境作出迅速的反应,也不利于及时地激励员工。[5] (二)、能力/技能工资制 能力/技能工资制是以员工所具备的能力/技能作为工资支付的根本基础,即以人的能力要素作为工资支付的直接对象。能力/技能认为员工获得报酬的差异主要来自人本身能力水平的差异,而非职位等级的高低、职位价值的高低。它的基本假设是:企业为员工的能力开发买单,激励其提高能力,员工自然就会更好的完成工作职责,创造优良绩效,相信“有好的能力,就有好的结果”。能力/技能工资制适用于企业中的技术工人、技师、科技研发人员、专业管理者等。[6] 能力/技能工资制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和“Y理论”。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