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竹县黄城寨遗址调查纪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大竹县黄城寨遗址调查纪略.

四川大竹县黄城寨遗址调查纪略   摘 要:黄城寨始建于南宋,是当时巴蜀地区宋军抗击蒙古的重要军事堡垒之一。其所在地形险峻,城内布局紧凑,目前仍遗留有城门、城墙、天池、旧宅、街巷等遗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军事及建筑等多方面研究价值,而且对开发利用亦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黄城寨;宋蒙战争;荣城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033-03 一、地理位置 黄城寨位于四川省大竹县,西北距大竹县城约五十公里,地跨天城乡、高明乡(又叫高滩乡)、童家乡①三地,寨子绝大部分主要位于童家乡印盒村,地理坐标为30°32’N,107°18’E(图1)。此地属丘陵地段,平均海拔约450米,地形垂直高差较大,黄城寨便挺拔于三山两槽的铜锣山和明月山之间,高兀突出,四面悬崖绝壁高十多米,寨墙立于岩石之上,深沟高垒,易守难攻。寨上平坦宽敞,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土壤较为肥沃,适合安营扎寨 凭借黄城寨特殊的地形和寨上优越的条件,在周围数十公里范围内,虽有众多寨子[1],如高坪寨、②天星寨③等,但黄城寨实属第一,诚如《大竹县志》所云:“人作大寨于上,保其中者万余家,东山诸寨以黄城为冠。” 二、遗存状况 黄城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居民以及驻扎的军队对城寨进行过大量的建设,虽在后来遭到了较多破坏,但目前保存下来的遗存仍有不少,整个寨子有统一规划,道路全部由规则的青石板铺成,不过有的路基现已被改造为水泥路。下面笔者结合实际田野考察,将分寨门及寨墙遗迹、宗教遗迹和建筑遗址三个类别,对黄城寨现存具有代表性的遗存予以介绍 (一)寨门及寨墙遗迹 据调查,黄城寨原有小东门、北门、内西门、外西门、南门及东门等6座城门,除了小东门、北门、内西门之外,余均垮塌不存。在城门附近往往会残留一些城墙遗迹,以小东门两侧遗留最多 1.小东门 小东门位于寨子东侧偏南,海拔457米。门顶总高度268厘米,宽173厘米;单拱门道,方向为东偏南21°,门拱高230厘米,宽160厘米,厚(进深)165厘米。寨门两侧各有一段城墙,左城墙长610厘米,右城墙长645厘米。典型城门砖中,最大一块长105、宽30、厚21厘米;最小一块长40厘米,宽34厘米,厚度无法测量;典型城墙石中,位于右城墙中的一块长102厘米,宽30厘米。寨门门栓遗迹尚存,长135厘米,宽13厘米。寨门外有多级石台阶 2.北门 北门位于寨子北侧偏西处,海拔474米。门顶总高342厘米,方向为北偏西45°,单拱形门洞,拱高298厘米,宽194厘米,深145厘米。半圆形门楣下横砌一长条形石砖,下面左右分立二方柱,形成长方形门框,柱头饰楔形砖作为雀替,门框宽156厘米,高189厘米,门框上刻有“毛主席万岁”五个字,风化较为严重。典型城门石中,较大一块长86、宽34、厚33厘米,较小一块长38、宽35、厚30厘米 3.西门 西门有两道,内西门的地理坐标为30°32’ 16.51”N,107°18’33.46”E,海拔457米,方向为西偏东44°,保存完好,但绝大部分已被土掩,仅露出门的拱顶部分,现为路的一段。位于内西门旁边的外西门现已垮塌,遗迹不存 (二)宗教遗存 1.观音祠 沿小东门寨门外台阶折形下行20余米有观音祠一座,海拔438米,朝向为东偏北11°。大门为四柱三开间牌楼形式,条石垒成,总高度467厘米,二身立像,头着长翅乌纱帽,宽袖长袍,双足着靴,立于束腰云纹座上。左像已被水泥覆盖,细部不清,右像头部亦被覆盖,双手握持腰带 2.上寺庵 位于西门附近,为佛教寺院。据当地村民介绍,上寺庵原为黄城高小校所在地,后改建为上寺庵,当时香火鼎盛,信徒众多。20世纪60年代被拆毁,庵内文物流失。现上寺庵遗址已被泥土掩埋 池塘和水井是城寨中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生活设施。上寺庵对面原有池塘两口,常年蓄水,现其中一口完全被掩埋,另一口已有一半被掩埋。此外,池塘旁边凿有水井一口,以解决上寺庵的吃水问题 (三)建筑遗址 1.沈氏大院 由于文字记载的缺失,沈氏具体姓名已无法得知,但沈氏的房屋仍屹立于黄城寨,并且保存十分完好,现嵌门牌为:“童家乡印盒村十二组33号”。沈氏大院为三合院形式,轻薄的小瓦屋面,抬梁式为主的屋架结构,竹编泥墙,直棂小窗,地基较高,全用石砖砌成,靠外的侧墙高出屋面,既可遮挡视线,又可发挥防火的功能,体现了川北民居的独有特色 2.徐家营地 徐兴浩所住旧宅现已无法知道具体位置,但他家的营地和观景台仍可确定位置。民国年间,徐家的营地有重兵驻守,这里从山的主体中远远伸出,三面临崖,地势独高,视野开阔,可以起到很好的?t望观敌的作用,同时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