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专题考点突破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课件.
2.对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比较辨别 一般情况下,句子成分在句中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现代汉语的这一语法规则,是我们辨别句式是否倒装的重要依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一句,否定副词“不”不能限制名词“余”,“欺”是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而“余”又是个代词,可见这是个宾语前置句。 3.立足具体语境,揣摩把握 把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必须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脱离语境则易造成误读误判。如理解《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既来之,则安之”一句,若是孤立地看,可能将会受现代汉语的影响而误解为“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但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结合“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进行揣摩,则可发现,“来”和“安”在这里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前来”“使……安定”。 课时达标见word文档 第四节 翻译和断句 (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 □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 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多”,原意是“赞许、称赞”,这里引申为“欣赏、喜爱”。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译为“……的人”;C.都是介词,意为“对”;D.连词,用来/介词,凭借。 答案: C 解析: C.介词,跟、同,有比较义。A.介词,跟、同;连词,和。B.介词,替;动词,给。D.动词,给;助词,同“欤”,表疑问。 答案: C 2.下列句中“与”的意义、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与子言人事,子应我以天时 A.蹇叔之子与师 B.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 C.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D.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解析: 例句和B项的“与”的用法是介词,和;A.参与,动词;C.给,替,介词;D.句末语气词,通“欤”。 答案: B 解析: C.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却;后者为副词,表判断。A.均为连词,表承接;B.均为连词,表假设,那么;D.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答案: C 解析: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于否定词后,表“……话”;A.均为助词,……的(人、东西、事情);B.均为助词,置于数词后面,无义;C.均为助词,前者译为“……的样子”;后者无意义。 答案: D 2.下列与例句的“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莫春者,春服既成 解析: A.名词后,“……的人”;B.和例句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