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二表达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比兴:渲染或导引 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 03、比拟:形象生动 04、对偶:整齐含蓄 05、对比:鲜明突出 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 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 09、借代:简练含蓄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问 设问:承启深化、强调 12、反复:强调突出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表达技巧 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比兴、拟人、夸张、双关、叠词、用典、对偶、互文等 衬托 正衬 反衬 以动衬静 以闹衬静 以乐景写哀情 联想(虚实结合) 对比 白描 修辞手法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借代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比喻 从篇法结构讲,四联八句,句句对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落叶声对“滚滚”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对偶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夸张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排比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比拟 这首词除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写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杜牧诗,表现往日扬州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今日所见的凄凉,是实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昔盛今衰的感慨。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反问 以设问开篇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