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一、乾隆与清漪园2.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颐和园一、乾隆与清漪园2课件

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就在园林工程全面铺开之际,乾隆皇帝没有留在京城监督工程进展,而是陪同皇太后前往江南视察,这是乾隆皇帝的首次江南之行,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此行随身携带了董邦达绘制的那张西湖全景图。 图卷描绘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十三日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奉皇太后钮祜禄氏自乾清门启銮后,出正阳门,右转沿西河沿大街西行,过宣武门前,出广宁(安)门,过宛平县拱极城,至卢沟桥,再过长新(辛)店、塔洼,前往良乡县黄新庄行宫的情景。 (《乾隆南巡图卷》卷一“启跸京师” ) 乾隆自一七五一年三月初一日到达杭州,驻跸于圣因寺行宫。本卷描绘乾隆沿西湖苏堤游览的情景。 本卷描绘乾隆十六年(1751年)五月初四日,乾隆皇帝奉皇太后南巡回京,进入天安门后,经端门,走向午门,即将进入紫禁城的情景。 五百年前,清皇室的先祖大金国皇帝完颜亮也曾派使臣去杭州绘制了西湖图卷,后来这些描绘江南美景的画卷,成为完颜亮入侵南宋的作战地图,但是还没等打到西湖,完颜亮就客死他乡,最终也没能实现亲眼目睹江南风光的夙愿。 对于入主中原的大清皇室来说,江南在经济和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在全国首屈一指,因此受到格外的重视。乾隆的祖父康熙皇帝曾经六次下江南考察民情,自幼接受汉文化教育的乾隆,也同样有着浓厚的江南情结。但和康熙相比,乾隆对江南的风光景色似乎爱之更深。和祖父康熙一样,乾隆也曾六下江南,而他前三次下江南恰好是在清漪园修建期间。 惠山园(谐趣园) 位于万寿山东麓的这个小小的园林,初建时叫作惠山园,在嘉庆年间,被改名为谐趣园,是乾隆皇帝仿造无锡锡惠公园中的寄畅园建造的,乾隆六下江南,七次游寄畅园,最后一次下江南时曾二次游寄畅园。谐趣园是颐和园中的园中之园,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园林。  惠山园(谐趣园) 寄畅园知鱼桥(七星桥) 寄畅园有知鱼桥,名字来自《庄子》的名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桥身低矮,接近水面,便于观鱼。七星桥具有村野味道及其与自然的真正的鱼水情缘。惠山园里也建了这样一座知鱼桥。 惠山园知鱼桥 又宽又高,还有精美的石坊与栏杆。 八音涧 无锡寄畅园有八音涧,水在石间流动,声音优美动听。 玉琴峡 清漪园的惠山园有玉琴峡,水声淙淙,与八音涧异曲同工。 惠山园里,假山亭台的整体布局深得寄畅园的精髓。惠山园以池为中心,环池建有一堂、一轩、一楼、一斋、一亭、一桥、一径、一洞八个景观,惠山八景都是江南景致的典型代表。 惠山园在嘉庆年间,被改名为谐趣园,并在湛清轩的前面增建了涵远堂,涵远堂的修建影响了原来疏朗通透的视觉效果,在园林界被认为是一个败笔。 惠山园(谐趣园) 惠山园是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的收获 后来在乾隆二十二年和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又两次下江南巡视,每次下江南必有宫廷画师随行,按照乾隆的旨意,江南的美景被大量临摹,一幅幅图画被送往京师,成为正在修建的清漪园的样本和参考。 杭州西湖上有苏堤,清漪园昆明湖上有西堤,西湖苏堤上有六座桥,清漪园西堤上也修建了六座桥,就连沿西堤栽种的柳树也和苏堤相同。 颐和园西堤六桥: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 颐和园西堤六桥: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桥、豳bīn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 从整体布局上看,杭州西湖景区,孤山在北,西湖在南,湖面西部有苏堤。 从整体布局上看,北京清漪园,万寿山在北,昆明湖在南,湖面西部有西堤。北山,南湖,西堤的大格局,两者几乎一模一样。 乾隆的江南情结 然而,如果从园林整体观察,人们又会在相似之中发现更多的不似。比如西湖上笔直的苏堤,在清漪园里变成了蜿蜒曲折的西堤,它与昆明湖和万寿山的配合,恰到好处,正是这种重在意蕴的借鉴,和因地制宜的再创作,使得清漪园的景色神似江南,而又胜似江南。直到此时,人们才彻底领悟了乾隆的江南情结与这座园林建设之间密切的因果关系。 正是对于江南美景的喜爱和向往,加上北京西郊瓮山西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激发了乾隆皇帝欲罢不能欲望,促使他不惜违背诺言,再次开始了园林建设。 败家石 清漪园乐寿堂前有一块巨石,它长八米,宽两米,高四米,重达二十多吨,它产自北京房山。 败家石 最早是明代官吏米万钟发现了它,决定不惜成本把它搬运回家,结果,石头刚运到半路,米万钟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家财,这块石头让米万钟倾家荡产,所以人们称它为败家石。后来乾隆皇帝也看上了它,要把它作为乐寿堂前的屏风,因为石头太大,为了搬它进院,乾隆甚至不顾太后的反对,拆掉了院门,后来这块巨石被重新命名为青芝岫xiù 。意思是青色的灵芝形状的石头。从房山搬来的青芝岫成了清漪园中最有故事的一件摆设。 仔细观察两幅图 拍摄的方向 乐寿堂 水木自亲 园林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