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重构 本讲的主要内容 1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 2 人类中心主义 3 非人类中心主义 4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5 可持续发展观 从《自然辩证法》到《寂静的春天》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约1878年完成,1925年出版)关于环境问题的警告: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 从《自然辩证法》到《寂静的春天》 80多年后,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1962)出版: 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座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园成林。 即使在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无数小鸟飞来,在出露于雪层之上的浆果和干草的穗头上啄食。郊外事实上正以其鸟类的丰富多彩而驰名,当迁徙的候鸟在整个春天和秋天蜂涌而至的时候,人们都长途跋涉地来这里观看它们。另有些人来小溪边捕鱼,这些洁净又清凉的小溪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绿荫掩映的生活着鳟鱼的池塘。 从《自然辩证法》到《寂静的春天》 野外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许多年前的有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从那时起,一个奇怪的阴影遮盖了这个地区,一切都开始变化。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慄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鶇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 从《自然辩证法》到《寂静的春天》 现在每个人从胎儿未出生直到死亡,都必定要和危险的化学药品接触,这个现象在世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的。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作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己经被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 1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 1.1 远古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极小,整个生态基本上呈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三极生态相。 人和自然是自然的统一、原始的协调、低层次的和谐。 人盲目地、动物式地适应自然,受自然主宰;自然中心主义的拜物观念(以自然神话宗教和图腾崇拜为表现形式) 。 1.2 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和自然总体和谐:“生物型”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不大;环境包容力强。 人口数量的增长增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对生物的多样性产生了重大的不良影响。 冶金术的发明使人类开始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1.2 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 1.3 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 (1)自然祛魅 近代,在机械论哲学和科学的作用下,自然的历史性和复杂性被简单取消。 自然客体没有内在价值,只有使用价值和工具价值,所以它没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只是一个完全按照我们的目的被加以利用、改造、操纵和统治的对象。 从实践和价值两方面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抗。 1.3 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 (2)人类的主体性的发扬光大 笛卡尔(Réné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我思故我在”确立了精神性主体的存在。 他认为,具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主体,可以摆脱机械决定论的支配,认识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 1.3 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 (2)人类的主体性的发扬光大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他“不但是终生在书斋里格物穷理的集大成的学者,而且是站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思想家”。 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和《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将人的主体性提高到了“为自然界立法”的新高度。 从培根的“向自然学习”的态度到康德的“人为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