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 第三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训练 征订信息 联系信息 联系人:信阳师院教科院 朱老师 地址、邮编:信阳市长安路237号,464000 邮箱:qin7.7@126.com 电话五、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 心理危机预警是指对心理危机进行早期的预测,通过对预警信息的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或现实的危机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减少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具有预测危机、防范危机的职能,是一种超前的危机管理。 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就是对高校潜在的突发事件及其负面影响进行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突发事件给高校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五、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 下述12类大学生是危机高发人群,应予以高度关注,特别是在敏感时段更应重点关注排查: 有自杀未遂史或自杀企图与计划者 曾患抑郁症及尚在治疗者 曾有妄想或其他精神病症状及尚在治疗者 人格偏执者 近期失恋者 意外怀孕或近期堕胎者 情绪长期低落不与人往来者 有生理缺陷或长期患病者 极贫困者 学习困难及不能毕业者 近期丧亲者 极度自卑或自感生活能力低下者 六、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建立心理档案 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危机干预组织机构 制定完整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注重挫折教育 丰富校园文化 六、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一)建立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是指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大学生的面貌 。 (二)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心理危机的预警指标体系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指标评判,有所选择或有所先后地关注、干预特定个体的一系列指标。 六、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预警指标主要包括: ①个体发展状态指标,包括学习动力、兴趣、成绩、信心、机遇、人格、气质和个人对挫折的应对方式等。 ②社会环境指标,主要包括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教环境,对学习生活的满意度及对社会的认同度。 ③人际交往指标,包括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和满意度,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看法和满意度。 ④负性情绪指标,包括负性情绪类型、强烈程度、持续时间、排解方式、刺激源、躯体症状。 (三)建立健全危机干预组织机构 学校的各个部门,应统一认识,一切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打破学校管理部门条块分割,建立健全学生工作制度,组建有职有权,协调涉及学生工作各部门的机构或学生危机干预中心,做到人员固定,经费保证,计划落实,措施得力。 (四)制定完整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是当心理危机事件出现时,可以按其所预定的处理方法、路径和程序来处理事件的规范性措施。它是实施危机干预的基本依据,是危机干预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六、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六、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五)注重挫折教育 开展挫折教育和挫折心理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大学生要树立辩证的挫折观,促使挫折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六)丰富校园文化 充分利用大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活泼好动、乐于展示自我的天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生活,增强竞争意识,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觉悟,锻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宣泄内心激情,培养自信心和自豪感,适时地减轻和缓解学习等各种压力。 七、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 (二)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七、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干预者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当事人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心理恢复平衡的过程。 (二)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有五种: 哀伤辅导模式 平衡模式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认知模式 支持和干预模式 七、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1.哀伤辅导模式 林德曼的“哀伤辅导”模式强调,在强烈的悲痛面前,人不能深陷于内心的痛苦,而要让自己感受和经历痛苦,发泄情感(哭泣或哀号),否则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2.平衡模式 平衡模式认为,危机状态下的当事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情绪失衡状态,他们原有的应对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他们当前的需要。 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人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学习的产物,因此,危机可能与内部的和外部的(心理的、社会的或环境的)困难有关,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内部状态。 七、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4.认知模式 认知模式认为,危机导致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在于,当事人对危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