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整合提升课课件
栏目导引 通史冲关 模块链接 热点扫描 前沿关注 纵横联络 主线突破 单元过 关检测 第十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整合提升课 第十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C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调整 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体制进行改革 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核心内容 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把企业推向市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果 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到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借鉴 创新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 借鉴 创新 工业化建设 经济结构与体制 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 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 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栏目导引 通史冲关 模块链接 热点扫描 前沿关注 纵横联络 主线突破 单元过 关检测 第十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