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语文五单位备课5
课时目标教学备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秦兵马俑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媒体
投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并积累文中数量众多的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3.理解文中过渡句的作用。
4.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了解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难点
了解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模式
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时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人,解题。
1.引入兵马俑: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举世闻名的长城,还创造了另外一项奇迹,那便是兵马俑。你们知道兵马俑是什么东西吗?(板书课题)
2.指照课题讲解:“俑”是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指的是秦代,“秦兵马俑”就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范读第1段后提问:谁知道“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意思?
2.播放秦兵马俑的录像,组织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谈感想时,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出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明显的特点。
1.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说出自己对兵马俑的理解。
2.了解秦兵马俑的含义。
1.明确词语意思,并试着造句。
2.观看录像,说出所见所感,对兵马俑初步产生“宏大”和“类型众多”的印象。
学 生 对“俑”字可能很陌生,因此解题的环节不可忽视。
对于兵马俑的宏大,作者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插写手法,在讲解时可引导学
教师活动
时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
过
程
3.让学生读第2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兵马俑的宏大的。
在学生找出诸如20000平方米”、“50个篮球场”、“8000个”等相关信息后,可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感受情景。
4.指导朗读:人们看到如此壮观的兵马俑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走进大厅——
5.小结:这些兵马俑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这虽然是作者的感叹,但不管是谁,面对如此浩荡的军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吧。
三、感受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引导学生按自读、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的程序体会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适时板书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和陶马俑各自的特点。
2.指导学习第8段,抽多名学生读,提问字词问题,讨论词意,引导理解颔首低眉、若有所思、目光炯炯等词的意思,对词的理解可让学生通过表演去加深印象。
3.播放秦兵马俑的细部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用心体会其特点。
3.自由读第2段,列出相关信息,全班交流,找出重点词语,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场面的宏大。
4.跟读最后一句。
5.联想画面,生发与作者相同的感受。
1.细读课文,从“身材魁梧……昂首挺胸”和“神态自若”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重任在肩”的特点;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穿战袍,披挂铠甲”及“手持兵器,整装待发”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体会骑兵俑勇猛善战的特点;找出陶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的特点。
2.学生将该段读流利后,上台表演文中所描绘的各种姿态,以体会人物特点。可采用多人表演,一人解说的形式来进行。
3.对照图像体会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
生发挥想象,从一个篮球场的面积联想到50个篮球场的面积,从班上学生的数量来体会8000人的数量,从而对“宏大”一词有深切感受。
本文对兵马俑进行了大量的外貌、神态描写,用词丰富、形象,是学生积累词汇、学习写人手法的上佳材料,因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由词句人手,分析归纳出各类型兵马俑的特点,进而通过表演去深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生动。
学
过
程
四、分析结构,体会价值,升华情感。
1.师生配合读最后一段: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生动地再现了秦军——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2.提问:文中作者用了一句话将整篇文章连结起来,这句话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清晰。
3.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
料,结合课文,从“举世无双”、“绝无仅有”、“享誉世界”等词讨论并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
1.与教师配合读课文:军阵的排列——雄兵百万、战车千乘——
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找出与第一段相呼应的句子“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过渡句。
3.交流资料,结合课文探讨秦兵马俑的价值,认识到秦兵马俑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的文化财富,生发民族自豪感。
本文一头一尾和中间的过渡句为学生研究兵马俑的价值指明了方向,因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