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玉台新咏》看齐梁文学抒情、审美、娱乐的价值取向.pdf
uf
,
-m
从〈王台新咏〉看齐梁文学抒情、
审美、娱乐的价值取向
杨冬晓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 1 (0872)
[摘要] 玉台新咏》的选诗标准体现了齐梁时代重视诗歌抒情、审美、娱乐功能的倾向,这与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视诗歌
政教功能的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说明六朝时代有了审美自觉的思想以及较为成熟的美学观念。
[关键词] 玉台新咏 ;文学价值观;审美自觉
[中图分类号]口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5 -3492(2011) 12 -0166 -04 [收稿日期] 2011 -09 -04
[作者简介]杨冬晓,女,满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六朝文学与文论。
暇景,惟属意于新诗。……于是燃脂琪写,弄笔晨
在中国古典文论的传统认识里,诗歌与教化功
书,撰录艳歌,凡为十卷。曾无恭于雅颂,亦靡滥于
能是分不开的。《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
风人,泾渭之间,如斯而已。
心为志,发言为诗;刘腰、认为诗者,持也。持人性
这些后宫佳丽并非徒具容貌之人,相反充沛的
情,白居易也说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但这
种实用主义的文学观在齐梁时期却出现了变化,此 才华使她们以诗文为精神领域的最高追求。所以本
书的辑录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心灵对文学的爱好,这
时出现了大量咏物、咏山水以及描绘女性体态的诗
种主旨虽与雅、颂的政治教化目的无关,但至
歌,尽管在后代受到亡同之音的批评,但这种现
象表明齐梁时期的文学创作出现f偏离政治教化的 少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文学观念相通。而文
倾向,文学价值取向也出现了除实用功能之外的选 学又以怎样的方式慰藉人们的情感,它的价值究竟
怎样表现呢?在序文的最后徐陵写道:
择。在文章中我们就从解读《玉台新咏》的选诗标
准人手,分析齐梁文学价值观的转变及产生这种变 邓学春秋,儒者之功难习;窦专黄老,全丹之
术不成。因胜西蜀豪家,托情穷于鲁殿;东储甲观,
化的原因。
流咏止于洞萧。要彼诸姬,聊同弃日,猾坎彤管,无
一、《玉台新咏序》的选诗标准:抒情、审美、娱乐
或讥焉。
《玉台新咏》的选诗标准可以直接从这部诗集
的序言中寻找,徐陵在开篇中中写道: 徐陵明确指出,文学审美欣赏的价值超过了儒
夫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在;千门万户,张衡
者的济世之功和道家的修仙之术。尽管前人对文学
之所曾赋。周王壁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玉树以珊
已有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但在《玉台
期为枝,珠帘以珉Z冒为押,其中有丽人焉。
新咏》的编者看来,文学循环于纤手,用于托
许多诗歌题材都留下了传世之作,而本书编者
情、流咏,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价值就已胜过经
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媒介为先"原则看"文学场"的裂变.pdf
- 从"实在论"走向"价值论"的当代哲学.pdf
- 从"应分"到对话--超语言学的内在哲学精神.pdf
- 从"形而上学"到"行而上学"康德哲学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pdf
- 从"怨恨哲学"迈向"友爱的政治学"——对近年台湾文化翻译与阐释中"悦纳异己"思想脉络的观察与读解.pdf
- 从"文字救国"到"文学救国"——从清末的语言变革运动看现代文学功能观的形成.pdf
- 从"文苑传"到"文学史"——钱基博与近现代"文学"学科的生成.pdf
- 从"法与哲学"到"法哲学"的思考.pdf
- 从"注经"到"论文"--刘勰的儒家典籍文学经典化策略.pdf
- 从"红色经典"改编到"底层叙事"——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经验的一个美学视角.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