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子产品工艺与管理实训2要点
项目目标 项目二的任务目标是利用电子CAD软件protel DXP完成该电路的PCB设计与制作,项目参考结果如图2-1所示。 任务分解 二、设置PCB工作环境 公、英制换算关系如下: ? 1mil=0.0254mm ? 1mm =39.37mil ? 100mil=2.54mm ? 1000mil=25.4mm=2.54cm 公英制切换建议使用快捷键“Q”。 一、指定元件封装 一、指定元件封装 一、指定元件封装 常用电容封装 ? 无极性电容的封装模型为RAD系列,例如“RAD-0.1”“RAD-0.2”“RAD-0.3”“等,其后缀的数字表示封装模型中两个焊盘间的距离,单位为“英寸”。 电解电容的封装模型为RB系列,例如从“RB-.2/.4”到“RB-.5/.10”,其后缀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封装模型中两个焊盘间的距离,第二个数字表示电容外形的尺寸,单位为“英寸”。 二极管:封装属性为diode-0.4(小功率)~diode-0.7(大功率),其中的数字亦指两管脚间的距离(英寸)。 发光二极管: 管脚间距为2.54mm,则可以选用0805或1206或RB.1/.2等 ? ? 三极管:常见的封装属性为to-18(普通三极管)to-22(大功率三极管)to-3(大功率达林顿管),由于形式众多,具体可以看datasheet中,如9013是T0-92。 元件封装的绘制 1:测量实际元件的尺寸大小,如果库里面有就从库里面找。 2:按照实际尺寸或PDF文档标注的尺寸来绘制元器件的封装。 3:注意电解电容、二极管、LED、蜂鸣器的正负极;注意三极管的EBC极。 4:注意芯片的引脚排序及序号。 丝印层 三、修改网络表 四、加载网格表后常见错误 板框规划 工作层标签可以用来切换PCB不同的工作层。印制线路板设计时,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顶层(Top Layer):又名元件面,是元器件主要的安装层面。对单面板,元件都安装在该面,该层没有印制导线, 一、板框规划 底层(Bottom Layer):又名焊锡面,是布线的主要层面。对于单面板,该层面是唯一能布线的一层。在PCB中,底层的印制导线默认显示的颜色是蓝色。 一、板框规划 禁止布线层(Keep out Layer):用于定义在电子线路板上能够有效放置元件和布线的区域。在该层绘制一个封闭区域作为布线有效区,在该区域外是不能自动布局和布线的。在自动布线时,该层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就是因为忘了设置布线区域,而不能实现自动布线。 丝印层(Silkscreen Layer):主要用于放置印制信息,如元件的轮廓和标注、各种注释字符等。Protel 99 SE提供了Top Overlay和Bottom Overlay两个丝印层。一般情况下,各种标注字符都在顶层丝印层。 多层(Multi Layer):电子线路板上焊盘和穿透式过孔要穿透整个电子线路板,与不同的导电图形层建立电气连接关系,因此系统专门设置了一个抽象的层:多层。一般情况下,焊盘与过孔都要设置在多层上,如果关闭此层,焊盘与过孔就无法显示出来。 二、设置PCB工作环境 二、设置PCB工作环境 四、元件布局 元件布局的基本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 元器件离印制线路板机械边框的最小距离必须大于2mm(80mil),如果安装空间允许,最好保留5mm(200mil)。 除微波电路外,一般印制线路板上元件只能沿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否则不利于插件或贴片。 元件间距要结合插件、焊接工艺、散热、干扰以及成本等综合考虑。例如,对于发热量大的功率元件,元件间距要足够大,以利于散热;当元件间电位差较大时,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放电引起意外短路;带强电的元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接触不到的地方等。 四、元件布局 尽可能缩短高频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互靠得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应尽量远离。 质量过重的元器件应当用支架加以固定,然后焊接。 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 对于需要调节的元件,如电位器、微调电阻、可调电感等的安装位置应充分考虑整机结构要求:对于需要机外调节的元件,其安装位置与可调节旋钮在机箱面板上的位置要一致;对于机内调节的元件,其放置位置以打开机盖后即可方便调节为原则。 时钟电路元件应尽量靠近芯片的时钟引脚,尽量将去耦电容和滤波电容等放置在对应元件的周围。 四、元件布局 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 贴片焊盘上不能有通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