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共20张PPT).pptVIP

人民版必修2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共20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版必修2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共20张PPT)

时间:公元1894年7月 地点:紫禁城外 “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 人物: “甲午状元” 张謇 慈禧太后从颐和园移驾紫禁城 天气: 瓢泼大雨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陈启源、张謇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的个案研究 张謇 陈启源 个案研究一:陈启源 个案研究二:张謇 感悟个案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个案研究一:陈启源 陈启源 ( 1834—1903) 资料一:广东南海人,出生于“世代以农桑为业”的家庭。后游历南洋,看到法国人设立的缫(sao)丝厂,对缫丝生产方法的改革“大有感悟”。1873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成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思考一:据资料,陈启源在1873年得以创办企业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土布)不复畅销”。 时间  地点 国籍 企业名称 时间 地点 国籍 企业名称 1845 广州 英 柯拜船坞 1862 上海 美 旗昌轮船公司 1846 广州 美 丹麦岛船坞 1862 上海 英 祥生船厂 1859 厦门 美 厦门船坞公司 1865 上海 英 耶松船厂 1861 上海 英 怡和纺丝局 1871 广州 美 厚益纱厂 材料二: ——摘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外商企业刺激 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的原因 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三: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址 1864年 金陵机械制造局 曾国藩 南京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上海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福州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天津 1869年 西安机器局 左宗棠 西安 1872年 兰州机器局 左宗棠 兰州 1873年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 (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洋务运动诱导 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的原因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运动诱导 民族工业兴起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的原因 个案研究一:陈启源 资料二:继昌隆在开工后,“期年(一年)而获重利”。两年间仿照陈启源设立丝厂的便有四家。陈启源在晚年追述他在创办丝厂后所产生的影响是:“三年间踵其后而学者约千余人”。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思考二:概述陈启源企业的发展状况 资料三:1881年在南海爆发手工丝织业者对机器缫丝厂的袭击,一度聚众数千人。启衅原因,就是由于机器缫丝“一人可抵数十人之工力”,影响手工丝织业者的利益。 事件发生后,清地方官员勒令所有丝厂“克日齐停工作”,并派兵查封各处缫丝厂,这使得继昌隆不得不远迁澳门。 ——王敬虞《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 思考三:导致继昌隆最后搬迁澳门的原因有哪些? 传统势力 清政府 “使得一批现代的商人和实业家、大地主和城市知识分子兴起,同时传统的士绅文人阶层则处于瓦解和变化之中。” ——费正清 个案研究二:张謇 张謇 (1853—1926)   墓主是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的终结性人物之一。他实在不错,绝不做“状元”名号的殉葬品,站在万人羡慕的顶端上极目了望,他看到了大海的湛蓝。 ——余秋雨《文化苦旅》 个案研究二:张謇 张謇 (1853—1926)  大魁天下 江苏南通人,出生于世代耕读之家。幼年聪慧好学,4岁入塾,5岁能背《千字文》,16岁中秀才,33岁中举人,1894年中状元,并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 思考四:设想一下“甲午状元”张謇的仕途将会怎样?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状元下海   甲午战败,国事日非,“甲午状元”做出一个惊世之举:下海经商。马关条约开外国在中国内地设厂之禁,使他振兴实业的精神受到极大推动。条约签订,慈禧老佛爷再也坐不住了,为大清财政计,发布上谕,各地方“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状元办厂,雷声很大,但是实际上却很窘迫。他的创业资金只有区区两千白银,试图通过集资认股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但是,募股却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