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天然水中的生物营养元素-2.pptVIP

第五章天然水中的生物营养元素-2.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富营养化定义 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河口、海湾等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等营养性物质,使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下降变化,造成水质恶化,从而使水体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阻碍和破坏的现象。 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 1 天然湖泊营养型的自然演变(缓慢) 雨水 N P 湖泊(贫营养湖) 营养湖 沼泽地和干地 演变过程缓慢(经过数千年乃至数百万年的地质年代)。 2 过量营养物质的排入(迅速) 农业施肥、畜牧业、渔业、生活污水、污水灌溉、地表径流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破坏生态环境 破坏自然景观 影响城市供水和人体健康 对鱼类危害 四.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 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工程性措施 加强教育与管理 物理措施: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 化学方法:这是一类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的方法 。 微生物法:投加适当的适量的微生物(各类菌种),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 生物性措施: ①种植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大型飘浮植物、着生藻类、浮游藻类、沉水植物 ②投放水生动物:螺、蚌、鱼 水体富营养化的表观现象 水体营养多,造成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则叫作赤潮。 五. 水华 1. 定义: 水华——是指内陆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的暴发性 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 2. 引起水华的主要生物种类 主要有:蓝绿藻类、绿藻类、硅藻类、有色鞭毛虫四大类。 湖泊富营养化日益 3. 水华的危害 1)藻类本身使水道阻塞,鱼类生存空间缩小,使水体生色,透明度降低,其分泌物又能引起水臭、水味,在给水处理中造成各种困难; 2)藻类繁生将破坏水体中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使有机物生产速度远远超过有机物消耗速度,导致水中有机物的积蓄; 3)促进细菌类微生物繁殖,一系列异养生物的食物链都会有所发展,使水体耗氧量大大增加; 4)生长在光照所不及的水层深处的藻类因呼吸作用也大量耗氧; 5)沉于水底的死亡藻类在厌氧分解过程中促使大量厌氧菌繁殖; 6)富氨氮的水体开始使硝化细菌繁殖,在缺氧状态下又会转向反硝化过程,进一步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亚硝酸盐和氨。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 4. 水华的管理措施 控制营养元素进入水体 去除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 去除过量繁殖的水生植物 六. 赤潮 1. 定义: 赤潮——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尤指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色变化或对其它海洋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2. 中国赤潮发生的概况 赤潮常发地区: 渤海:渤海湾、黄河口和大连湾等地 长江口:主要包括浙江舟山外海域和象山港等地 福建沿海、珠江口海域:大亚湾、大鹏湾及香港部分海区等地 赤潮发生的次数 表1? 1972—1998年中国沿海发生赤潮次数 3. 赤潮发生的原因 化学因素——富营养化、适宜的营养盐结构等; 生物因素——赤潮生物种群动力机制、种间竞争、养殖生物等; ?水文因素——水温、水体稳定性等; ?气象因素——气温、降雨、风等。 营养盐是赤潮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光、温度、盐度、微量元素(铁等)、维生素(B1等)、海流等是赤潮辅助条件,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和赤潮生物自身的死亡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等。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在其他若干辅助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赤潮生物的旺发,即发生赤潮。 5. 赤潮的危害 影响水体的酸碱度和光照度 竞争性消耗水中的营养物质,并分泌一些抑制其他生物生长的物质,造成水体中某几种生物量增加,但种类数量减少。 许多赤潮生物含有毒素:主要集中于甲藻如亚历山大藻、裸甲藻、鳍甲藻、原甲藻、岗比藻等;毒素包括有: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和西加鱼毒。 6. 赤潮的预防 目前尚无很好的赤潮综合防治方法,主要为 “预防为主” 7. 赤潮的治理(仅供参考) 双氧水、次氯酸钠、过氧化钠、臭氧等强氧化法 用树脂、粘土、硅藻土、铁粉、铝聚合物、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等进行浓缩凝聚、沉降 网捞、机械搅拌 30米以内浅海海底耕耘,改善海底环境 养殖铜藻、江蓠等,吸收、固定海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